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如题所述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愈发紧张,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斗争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加强防范,履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凝心聚力抗击疫情。

但大学生长期在密闭空间中隔离,缺乏和外界的交流,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是正常现象。大学生需要接受这些现实,并保持乐观态度,不指责,不抱怨,解决好心理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有效心理防控,助力疫情防控

1.朋辈互助与熟悉的朋友保持联系,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彼此安慰,相互支持,从而增强精神动力。

2.合理宣泄听听音乐,写写日记,做做运动,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愉悦身心。

3.呼吸放松做深呼吸时加上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吸气时感受身体充满了能量,呼气时暗示把体内的烦恼排出体外。

4.转移注意力可以读自己过去想读而未读的书,整理一下物品或者规划自己以后的生活,通过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觉得有事可做,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面对疫情 不必恐慌

二、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向学校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在面对疫情的过程中,情绪管理相当重要。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无法消除,会明显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各高校都在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汇聚该校和当地心理专业团队力量,开通了心理抗疫援助热线,创建了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并利用微信和微博等上传心理疏导手册等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稳定大学生的情绪。对因疫情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大学生应以班级群和院属公众号为第一阵地,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和常用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向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和辅导员随时汇报心理动态。

2.向国家专业机构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2020年1月26日,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2020年2月2日,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惑,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第2个回答  2020-12-19
厄疫情期间其实相对于学生来讲,影响还是不是很大,因为毕竟他们也没有工作,嗯,待在家里也是一样的学习啊,但主要就是对他们来讲可能是失去了一个活动的自由,比如说不能随便的出去,或者说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要带好口罩之类的。
啊,所以我觉得对学生要做好心理疏导,主要是首先跟他们讲道理,要告诉他们在疫情期间我们适当的控制自己的出行,会有什么好处,然后疫情的危害是怎样,如果不控制会造成什么样的一个后果,所以作为学生来讲,我觉得相对还是比较能听从老师的一些意见和指导,同时也是你有科学的认识,这个事情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好做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