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董卿刮目相看,入读清华的武亦姝,现在过得怎么样?

如题所述

武亦姝,这个名字想必人人都知道吧!武亦姝在2017年参加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大家所熟知,在最后一个环节《飞花令》的表现更让人所震惊。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压倒性地打败了北大的博士陈更,成为新的擂主。

在比赛期间,“飞花令”的要求是以“月”字对答,武亦姝在回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微笑,以对对手的敬意。当武亦姝第二次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因为重复董卿要求武亦姝再次说出一句带“月”字的诗。

武亦姝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句诗词迎来了评委的赞赏,更是让对手陈更赞叹。她的表现也让主持人董卿刮目相看。

武亦姝说:“诗词中有很多现实中给人不同的感觉,其实比赛结果不论什么样都没有关系,只要自己喜欢诗词,享受诗词带给自己的乐趣就足够了。”

陈更赞赏武亦姝:“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一夜成名的武亦姝并没有骄傲自大,而是拒绝了所有上门采访的媒体。在高考之际,北大看中了武亦姝的才华,向武亦姝发出“邀请”,但是武亦姝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高考的时候以613分的高分考入清华;上海的高考总分也不过660分。

虽然武亦姝是一个高中生,但是舞艺术的诗词量可真是惊人。复旦附中的校长说:“这很正常,这就是武亦姝!”

在清华的开学典礼上,清华的校长当着整个学校师生面前点名表扬武亦姝。试想,一个孩子要拥有怎样高尚的气质与才华才能得到清华校长的赞赏啊!

武亦姝在校军训期间,曾经写过700字的军训体验,被刊登在《中国国防报》上,让国家教育部都位置“点赞”。更有某校教师称:“如果能教上武亦姝一回,那简直三生有幸”。

武亦姝在诗词大会上表现出的从容镇定、有条不紊,说明诗词是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她的生命中去的。那气定神闲的样子,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意。在武亦姝4、5岁的时候,武亦姝的母亲就带领武亦姝学习诗词,更是拿诗词来跟武亦姝做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让武亦姝爱上诗词。

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别人家孩子的写作桌上摆的都是关于学校课本有关的练习册、习题,而武亦姝的写作桌上摆放的则是陆游的诗集,所以在武亦姝身上就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潜力。

武亦姝在学习方面非常的自律,不管是学习诗词还是学习其他学科,武亦姝都一丝不苟,在写作和历史成绩特别好的武亦姝,其实是一个理科生。

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结束后,即使面对有媒体的采访,他也会选择拒绝。回到学校后,并没有挑战成功而自大,或是沾沾自喜,而是一心一意地备战高考,这种戒骄戒躁的品格也值得我们学习。

武亦姝每天学习诗词,受诗词的熏陶,武亦姝更能体会到诗词的“香气”,见识古代的诗词变迁,领略气吞山河的胸怀,见识豪情壮志的志向;可以说,阅读诗词深深影响了武亦姝的格局。

当孩子阅读诗词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处,要从不用的角度去剖析诗词古籍。读诗词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诗词分析,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诗人的感受,更能体会诗词带给孩子的真实感,思维的碰撞,才能擦出更闪亮的诗词火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1

知道武亦姝这个人,大多数人是通过央视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身高接近1.8米,戴着眼镜的文文静静的小姑娘,颜值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才华横溢。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站在央视舞台上武亦姝,凭借着面不改色的淡定和满腹的诗词,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成为了《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

转眼距离武亦姝夺得诗词大会冠军已经三年多了,很多人关心的是,现在的武亦姝在干嘛呢?她还是那么有才吗?是的,2019年,武亦姝以613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而当时上海高考的总分是660分。也就是说,现在的武亦姝是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

其实当年武亦姝技压群雄,夺得诗词大会冠军的时候,万众瞩目,风头一时无两,很多媒体纷至沓来,要采访她,都被他拒绝。当时北大也是很看重她的才华,对她伸出了橄榄枝,表示可以考虑直接保送进入北大学习,但是武亦姝也没有接受,最后靠自己的实力考上了清华,由此可见,她对自己的实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武亦姝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是美术老师,父亲是律师,所以对武亦姝的教育格外的严格。武亦姝每天在完成作业之后都会读很多课外书,读书的内容和范围也都很广。从古典名著到诗词歌赋,再到外文作品和杂志报刊,正式因为有了这些大量的积累,所以才会有《中国诗词大会》上令人惊艳的表现。

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也当着全校的面对于武亦姝进行了夸奖。虽说清华武亦姝很牛,但是能考上清华的,谁不牛呢。要得到清华校长的点名表扬,说明这个女孩子是学霸中的学霸了。武亦姝在军训结束的的时候,也曾写出了700字的体验,被刊登在了中国国防报上,被国家教育部进行了点赞。

曾有人问武亦姝为什么选择清华,武亦姝的回答是自己想要踏踏实实的做事,认认真真的读书,想要涵养自己的品性,开阔自己的视野,这一点自己和清华不谋而合。




第2个回答  2020-12-30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武亦姝一战成名,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打败了诸多强大的对手,最终登上了诗词大会冠军宝座。

诗词大会结束后,这个美女天才返回学校潜心读书准备高考。

2019年武亦姝参加高考,并以61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所录取(上海的高考总分才660分)。

考入了清华之后,武亦姝非常低调,几乎屏蔽了所有的露面和应酬,选择了潜心读书和继续深造,为之后打拼事业做准备。武亦姝现在所在的学院则会进行各类的教学,等到第二年,通过学生个人的意愿去选择专业。

武亦姝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很优秀,武亦姝的爸爸是吉林大学的高材生,也是全国响当当的律师,妈妈是教师,父母对武亦姝的教育培养和影响是很大的。

受到父母的影响,武亦姝才渐渐地爱上了读书。对此武亦姝也曾经提及过,她说家里从她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书,她从小就在书堆里面泡着。

武亦姝到清华深造只是她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未来武亦姝可能会有更长远的规划。

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个一下的红起来的孩子,竟然能从名利中从容走出,回归到潜心学业的道路上。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其实,武亦姝成名之后也有很多诱惑,但都被她坚决地拒绝了,她还在淡定从容的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真正的回归到自己的学业上。可见武亦姝有多么强的自律性。

如今有关于武亦姝在诗词方面的报道已经几乎没有了,就连其他方面关于她的报道似乎也没有。

其实,武亦姝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更加的沉淀厚重了。从武亦姝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出,一个人有文化真的会变得有内涵。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与众不同。

第3个回答  2021-01-03

诗词大会上一位选手夸赞董卿的句子同样适用于武亦姝这位小才女。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

是否还记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个以2000首诗词的惊人储备量,一举击败北大博士陈更荣获冠军的武亦姝?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时至今日,我依然都还清晰地记得她慢条斯理说出这浪漫词句的样子。

这一开口,大家便被她如幽谷芝兰般的声音深深迷住。连评委都被她的表现惊艳,给了“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这样至高的评价。

更有人说,这个视陆游为男神,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雅谈吐的女孩,真的是“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学院君也是这档节目的粉丝,记得当时还在在复旦附中读高一的武亦姝,不仅在节目的第一环节中斩获了第二季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频频说出流传度较低的诗词——据统计,她的诗词储备量达到了惊人的2000首。

武亦姝的身上,既有东方女子的柔美,又有西方女子的从容自信。

气质如兰、斯人如画、刚柔并济……这些舒雅的词用在她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毕竟连董卿都忍不住夸赞: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那时的她,刚刚16岁。

夺冠之后,很多媒体找到武亦姝,想要签约合作,但让人意外的是,武亦姝和家人都礼貌地谢绝了。

她告诉媒体:希望能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严谨求实的学风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我。无论是追逐人生理想,还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严谨求实、行胜于言,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生践行的准则。能在这样一所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读书的大学求学,在这里涵养自己的品行、开阔自己的视野,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随后传来的消息是,武亦姝以613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新雅书院。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武亦姝面对名利不为所动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原来,她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于其教导有方的家庭。

武亦姝的父亲是一名律师,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7年3月加入君合律师事务所,曾被评为2013年度徐汇区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并被Asian Legal Business(ALB)评为2014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

优越的家庭背景,为武亦姝的学习成长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这条路上,有支持、有理解、有鼓励。

武亦姝的父亲曾评价说:孩子参加比赛是因为感兴趣,而不是一定要拿名次。

正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评语,武亦姝才可以不顾输赢安心准备,并且超常发挥一举夺冠。

从武亦姝父亲的这句评语,我们也深深地理解了一个道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待事物的认知和见解,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武亦姝说: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由此可见,父母的眼界和见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有多么重要。

所以,要想培养一个像武亦姝一样优秀的孩子,一定要深深记得,先把自己变优秀。

当你有了高的眼界、好的学识、深入的见解,孩子在世俗面前才能像你一样,不为所动。

说到底,家庭教育的核心,无非就是: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第4个回答  2021-01-02

武亦姝是一个现象级人物,因为她的出现,人们不由得感叹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这样既有如此才华而又云淡风轻的女孩,也对如何培养孩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武亦舒是一名上海女孩,2017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时,凭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极为敏捷的反应能力,一路过关斩将,在PK掉夺冠呼声最高的北大博士陈更后,以最高分摘得当季冠军。

当时,《中国诗词大会》刚刚推出不久,正是收视率最高的时候。一时间,人们对这名还未满17周岁的女孩刮目相看,更对培养她的家庭充满好奇。

据网上资料显示,武亦姝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一名美术老师,父亲是一位知名律师,曾获得吉林大学法学系学士学位。一流的父母自然会给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而且,其父母在武亦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言传身教,培养她阅读的好习惯。

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武亦姝从小就喜爱诗词。据说,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一个学期里要读的书就有《浮生六记》《红楼梦》《庄子》《人间词话》《聊斋志异》等古代经典,而且还会交错阅读《剑南诗稿》《小山词》《放翁词》等,阅读量相当大。16岁时就有了2000多首诗词的储备量,难怪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时,武亦姝的表现如此优秀。

2019年6月,上海高考成绩的揭晓,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通过武亦姝,人们认识到教育培养人就要构筑影响人一生的文化根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值得学生们去好好挖掘。而且学习的功利性不能太强,有些东西学了,但并不能马上提高你的成绩,可是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却会受益良多。

同样,现在在中国一流大学求学的武亦姝,在中学时打下的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一定会让她受益匪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