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个宅基地,已经在城市定居,一年也不回去几次,要不要卖掉呢?

如题所述

农村老家的宅基地到底要不要卖掉,最终的决定还是应该由你自己来拿主意,别人给出的只是参考意见。如今,有不少人住在城市,家里没有房屋的,想回老家购买一处房屋作为日后养老之地,都未能如愿,究其原因就是自己已经将户口迁出村里,虽说村里人还承认你是这个村的人,但从法律角度上来讲,你只能算是“祖籍”是这个村,却不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了。如此说来,你已经是“城里人”,就不允许到农村买房子了。所以,他们不少人都很羡慕那些在农村老家还能拥有房屋的“城里人”。

我们村有这样两个兄弟,这两兄弟也曾是村民们口中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你问为啥?因为人家父母都是我们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大通过读书,考上了大学。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农门,将户口迁出去,变成了非农业户口。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后来在城里分了房子,定居下来。

老二学习不是很好,但头脑灵活。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退伍之后没有让国家安排,选择了自己创业,做起了买卖。后来开了一家生产涂料的工厂,生意很是不错。

他们的父母当年考虑到自家两个儿子,就向村里申请了宅基地,又给小儿子盖了一处新房,准备留着结婚,自己住的老宅准备以后分给大儿子。哥俩对于老人的安排都也没啥意见,本来这小山村远离城市,算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后来,他们父母去世以后,村里有户人家看到他家的房屋成年闲着,弟兄俩基本上不回家住,就商量要买过去。

老二当年正值30多岁,城里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据说都买了好几座楼房了。农村房屋闲着还总是操心,于是他便将房屋卖了。就在那个时候,人家买了房屋在这家办理分户,户口要落在买的这房子上,于是老二将户口迁到了他居住的小区,也成了“城里人”。

前几年的时候,老大在自己还没退休的时候,将农村老家的祖宅重新翻建了一遍。那时候政策不像现在这么严,而且在村民们的眼里,他还是自己村的人,翻盖房屋理所当然。民不告官不究嘛,这房屋翻建之后,就是为了退休以后还回到老家居住。这不,年前的时候,老二将厂子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打理,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的,看到哥哥在家住的小日子挺逍遥的,也想回家养老,弟兄们凑在一起也不错。但是当他想回村买房子的时候,却没人愿意卖给他了。

一来这政策不允许将房屋卖给“城里人”,二来农村人都觉得现在的农村宅基地“金贵”着呢,已经确权到户,又不差那几个钱,谁都不愿意卖。这下,老二可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卖掉那房屋干嘛啊。可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也只好作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