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粮食的产量不高?

如题所述

苏联地广人稀是真的,可说不上是沃野千里。苏联时期国土大量纬度过高,再就是还有中亚这类纬度虽然没有太高,但并不适合种粮食。

即使如此,苏联还是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乌克兰地区,如果好好经营和统筹,也不至于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但苏联在二战之后过分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了农业以及和农业相关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粮食产量的短缺。

苏联高层的瞎指挥也是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之一,赫鲁晓夫的大量种植玉米政策,虽然部分地区获得成功,但由于全国范围内气候差距过大,并不完全适合种植玉米,导致其他农业产品大量减产。即使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不足,也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获取足够的粮食。苏联对外贸易主要限于华约内部,无法获取大量美元,有时竟然要靠黄金换取粮食。苏联为何粮食经常不够吃?

首先是苏联的集体化农场的发展模式有问题,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并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在苏联却被长期保留,原因很简单:方便管理贫穷而受高压的农民;方便将大量的农产品直接输送给城市供应工人。因此,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这个模式是导致农业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苏联的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农业压力不断增大。苏联的城市化水平,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随着二战后婴儿潮的出现,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然而这个时候农业上的问题就凸显了。人口压力是苏联农业的魔咒,其实苏联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中,只是人口的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增速,所以人口的膨胀将苏联的粮食增产消耗得一干二净。

其实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民心。当粮仓富足的时候,大部分人有饭吃的时候。民心就稳定了,而当时的苏联其实民心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结果就是民众开始认为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是好的。而苏联的政府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苏联没有选择好好的储存和保护粮食,而是选择通过禁酒,限量购买等方式妄图解决粮食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因为当地的天气非常冷,再这么冷的环境下农作物很难生存下去,肯定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第2个回答  2021-06-02
要想粮食产量高,要具备的条件很多,比如温度、湿度、气候变化情况等,苏联虽然地广人稀,但是气候过于寒冷,温度和阳光照射时间也很短,所以粮食产量很低。
第3个回答  2021-06-02
因为当地的气候是特别冷的,全年大部分时间气温都非常低,根本就不适合粮食的生长。
第4个回答  2021-06-02
因为苏联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处于比较寒冷的地方,这些地方是没有办法进行植物栽种的,并且苏联人对于玉米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无论土地适不适合种植,都需要种植玉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