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没有生存的土壤?

一种好的管理方法,一种好的管理理念,一种被证明了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很多的地方只是一种口号,一句标语。例如我们公司,管理层从没有将它彻底的实施,将它刻入到生产的骨髓里去,一味的追求产量、利润,使得公司的境况远逊从前。我想知道为什么?怎样改变?

  一种好的管理方法,一种好的管理理念,一种被证明了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很多的地方只是一种口号,一句标语。那是因为管理层只是把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时尚修饰语而已,从来没有把质量作为和生命一样重要来对待,于是就一味的追求产量、利润。其时,祸根已经埋下。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组织应为有你这样有责任心的一员感到宽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产品质量重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大家已深信不疑。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产品质量没做好的话,最终就会被消费者拒绝和被市场淘汰,企业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会倒闭关门,所以,质量好坏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的重要性被企业充分认识之后,企业一般会下番工夫,积极灌输品质意识、学习品质管理手法、推动全面质量管理、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等。在狠抓质量之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这种成果又促进了品质管理活动更加深入开展,这时,公司在品质管理上也会提出更高的目标,诸如追求零缺陷、直通率100%、精益求精、把产品做成精品等等。
  品质管理活动的不断坚持,总会带来消费者良好的口碑和公司良好的外在形象,有了这种收益,最终公司会把它提炼成一种文化,常见的品质文化精髓如品质是一种责任,必须对消费者负责;品质是一种道德,必须维护它的崇高荣誉;品质是一种习惯,要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自觉表现。久而久之,品质成为公司里全员至高无上的追求。 (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举个例子,有一家电子公司生产电子玩具,这种玩具每只大约卖十二、三元人民币,公司的质量标准是:一付1.5伏的干电池用不了2小时判不合格;电机噪音大于10分贝判不合格;30公分高的平台落地发生损坏判不合格;前盖漆面有针眼大的污点判不合格;后盖有超过0.3公分的浅划痕判不合格;前后盖平整度超过0.05公分判不合格;接合缝隙超过0.05公分判不合格;表面不同部件在正常光线下看得出色差判不合格---
  根据这种质量标准的要求,结果是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这时整个企业的思维已经被导向如何降低产品不良率,而没有人去检讨这种品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是否大大超过市场的需求,于是企业重新购买了开模设备、注塑机台、喷涂设备及聘请高素质员工等,同时也对材料商做了重新选择、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等等。
  在质量管理无限深入的品质政策引导下,本身利润非常微薄的电子玩具产品,经过品质全面升级后,产品虽然做成了精品,但正利润也做成了负利润了,结局当然令人难堪,这是一种片面追求品质和误解品质含义的结果。所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劣质会短命,过于优质会害命。
  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品质管理呢,首先,产品品质的标准应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工厂决定,做到满足市场需求则可,不能将工厂内部的过于宽松或严格的标准硬套在市场上。 其次,要认识到质量水平大大于价格水平,是一种价值过剩和浪费,一味地追求精益求精而不考量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是一种品质理解的教条主义,是品质贯彻的一种偏离。是对企业最严重的危害。
  再次,要正确理解品质的核心是合适就好,是既对企业负责又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行为,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认可的价值略大于价格的客商关系。品质外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本质则是现实主义做派,它就像星级酒店里无微不至的背后还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质量管理思路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产品质量有“检验”到“预防”,由“堵”到“疏”,再到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与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以更高的起点,与国际质量管理模式接轨,全面导入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实现了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
  质量管理应由事后质量检验把关控制转变为“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治本,许多企业虽然高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误区。为了彻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误区,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才能使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
  质量问题的处理“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结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续推行质量改进的转变。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处罚,会导致隐瞒小问题,最终集结成大质量事故,为此倡导提出问题,商讨改进和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采用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成立QC专题攻关小组,研究制定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由于现实竞争中对于价格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且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价格怎么样,成本怎样算都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降低所有能够降低的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远的问题,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就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起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企业力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打造著名品牌,奉献精品产品,是企业生产永恒的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3
1.通过你的描述,发现企业和你的价值观有冲突。你注重产品的质量,注重客户的满意度,希望企业能够减少短视行为,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企业注重的是当前的利益。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我认为你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情况形成原因可能是很复杂的,比如说企业生存压力大,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
3.这个问题,中低层的员工很难解决,因为这是老板的思想和观念,被下属所改变,非常困难,需要管理层自己去转变。
第2个回答  2012-01-13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的话,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质量加以提高和改进。并仅可能影响你一同工作的同事及领导。质量从一点一滴做起,相信你的努力会对公司有所影响的。
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
第3个回答  2012-01-13
这可能也是国家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反映:
我倒不认为质量管理只是一句口号,只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会在质量和利润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第4个回答  2012-01-16
我的方法有的是 你去管理 要不让他经历有倒闭的威胁 放松管理 让他出事 ,他才记得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