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1)请简述最后一联的内容及其在诗中的做用?
(2)如果作者在诗中只写“兰叶”或“桂华”一个意象,这与原诗会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当然是意在点明全篇的主旨。按中国传统的诗文作法,向来以“美人”隐喻自己心里思念的人或事(志向),但此处的“美人”却一反常规,指的是“林栖者”,也就是自称高洁的隐士们。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宰相,曾辅佐唐玄宗造就了开元盛世,后被奸人排挤而遭贬谪。他有自己的志向,希望再回到朝廷治理国家,重振昔日辉煌,这就是他的“本心”。而林栖者的本心却是隐匿山林,与世无争,实际上他们也于事无补。长久与林栖者为伍,实非张九龄所愿。也就是作者以这两句表明心迹。
兰是草本植物,桂是木本植物,一荣于春,一华于秋。草、木之心,各有不同。初看起来,诗中所举,一者为物(兰、桂),一者为人(林栖者亦即美人)。诸不知按中国传统的文学思维,张九龄是以兰喻自己,以桂喻林栖者。两者同样是美的,但美的形式却不一样——各有“本心”。张九龄在有意疏远林栖者的同时,仍承认并赞美他们,维护了他人的尊严和感情。没有较深的社会阅历,是很难体会诗中的真味的。 只用“兰叶”或“桂华”一个意象,行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是全诗的结穴。
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草木有本心”相互照应
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尘相悦”与“何求美人折”照应
全诗的主旨,在此点明。
文章脉络一贯到底。

(2)春兰与秋桂,整齐的对偶句。也喻“林栖者”高风亮节。
用兰桂对举。兰举叶,桂举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
少一就缺了其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