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求一篇关于"干事、豁达、完善、成才"为题材的报告^_^

我是一名大学生,现在要写这样一篇报告,我不知从哪里写好,请写作高手帮忙帮忙!谢了!
如果满意,有分追加!
不对呀,这都不在我的话题范围内,而且……盗也盗一篇好的吧!^_^

  这些篇,你看怎样
  http://www2.sjzue.edu.cn/sjykjc/jijin/2/18.doc
  http://www2.sjzue.edu.cn/sjykjc/jijin/2/19.doc
  http://www.chsi.com.cn/zgdxs/down/ydp.doc
  http://219.141.36.145/dang/UploadFiles/20056304712740.doc
  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cgjj/cgjj_20041126.doc
  http://211.96.238.229/ballot/doc/0020168.doc
  http://www.yzu.edu.cn/bmweb/tw/gzyt/th.doc
  http://www.jstvu.edu.cn/redonline/yjhlw/nantong/1.doc
  http://www.auto.shu.edu.cn/bxjy/wb/news071.doc

  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许燕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地区的大学生298人,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66人。学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6所高校21个专业。一年级学生人数为33人,二年级156人,三年级43人,四年级66人。被试选取在宿舍随机抽取。
  研究程序如下:
  在调研前,先向大学生阐明核心人格的界定与特征。然后让大学生依据本群体的心理特点写出一个核心人格特征。有效回答问卷294人,其中,4人未做答或描述不符合核心人格标准,如“找一份好工作”。
  收集大学生所写出的核心人格词汇共73个,将词汇进行整理,将同义词合并,将反义词归类,获得35个核心人格词汇,并统计出核心人格词汇的频率。然后,将核心人格进行归类分析,获得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词汇收集与整理工作由三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完成,并归纳出一致的核心人格结构。最后,依据所确定出的核心人格结构再次分析大学生自我描述资料。
  一、 研究结果
  表1 大学生核心人格的分类与词频
  人格分类 频率 正性人格 频率 负性人格 频率
  敢为性 146
  1. 积极进取 43 迷茫空虚 4
  2. 自强自立 38 依赖 1
  3. 自信 22
  4. 创新 14 保守 1
  5. 竞争 8
  6. 拼搏勤奋 8
  7. 果断大胆 4
  8. 坚韧执着 3
  宜人性 46
  9. 友善助人 10
  10. 理解与尊重 1 自我中心 9
  11. 真诚守信 7
  12. 宽容豁达 6
  13. 谦虚 3 清高自傲 8
  14. 合作 1
  15. 重视他人评价 1
  道德感 33
  16. 大公无私 2 自私自利 、 见利忘义 12
  17. 正直 9
  18. 爱国、忧国忧民 3
  19. 道德 德才兼备 3
  20. 奉献 2
  21. 自我完善 2
  开放性 21
  22. 有朝气、有活力 3
  23. 健康 2
  24. 灵活变化 2
  25. 博学 4
  26. 开放 5
  27. 外向 2
  28. 追求时尚、崇尚自由 3
  责任感 16
  29. 责任心 9
  30. 认真敬业 4 自觉性差 1
  31. 勤学 2

  务实性 16
  32. 现实、务实 15 理想主义 1

  情绪性 16
  33. 热情乐观 9 冷漠忧郁 3
  34. 内心冲突 3
  35. 情绪化 1

  合计 194 150 44

  通过对大学生核心人格描述的分析,本研究获得了七项核心人格的结构,依据词频的高低依次为:敢为性、宜人性、道德感、开放性、责任感、务实性、情绪性。其中,每一项核心人格结构又包含了数量不等的正负向人格特质。正向人格特质表现出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功能的特征,负向人格特质是对大学生成长具有不良影响的成分。总体来看,在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结构中积极向上的成分占主导地位,正向词频达150,负向词频仅为44。

  表2 大学生人格特质的高频词

  序号 人格特质 词频
  1 积极进取——迷茫空虚 47
  2 自强自立——依赖 39
  3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大公无私 34
  4 自信 22
  5 现实、务实——理想主义 16
  6 创新——保守 15
  7 热情乐观——冷漠忧郁 12
  8 清高自傲——谦虚 11
  9 友善助人 10

  表2 所列结果为大学生对此人格特质的提及率大于10的项目。在所列出的9项人格特质中,有7项是双极人格特质,位于左位的词为高频词,右位的词为低频词。其中,有7项是正向特质,有2项是负向特质,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与清高自傲。

  二、 结果讨论
  (一)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
  通过大学生对自身群体人格特征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七项核心人格因素:敢为性、宜人性、道德感、开放性责任感、务实性和情绪性。在核心人格结构中,不同核心人格反映出了人格的不同侧面,也反映出核心人格在不同的实践领域中的功能。
  1.敢为性——大学生进取精神的体现
  敢为性体现了大学生在思想与行为层面的进取与开拓精神,也显示出青年人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一核心人格是大学生视为第一位的最重要的特征,提及率为146,高于其余人格特征100多次。敢为性是体现时代特征的核心人格,在21世纪的社会快速发展中,要求人们既要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也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要自强自立,勇于拼搏,要充满自信。而敢为性很好地体现出新世纪对大学生的心理要求。在这一核心人格中,包含了三个层面的人格特征。一是自我意识层面的特征,如自强自立、自信(词频为60);二是进取创新层面,如积极进取、创新(词频为57);三是行为层面的特征,如拼搏勤奋、竞争、果断大胆、坚韧执着(词频为23)。这些子成分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的主导人格特征,这一主导特征对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也意识到这一人格特征在其成长中的重要功能。但也仍然有大学生还处于迷茫空虚、依赖、保守的阶段,他们均为一、二年级的学生。
  2.宜人性——大学生社交风度的体现
  位于核心人格结构第二位的是宜人性(提及率为46),它是反映在人际交往领域中的人格特征。这一人格结构还表现出人际交往中的交流与助人两个层面的特征,人际交往体现了思想与行为上的互惠原则。在人际交流层面上,需要相互的理解与尊重、真诚守信、宽容豁达、为人谦虚、重视他人评价的特征(词频为18);在人际行为层面上,友善助人、易于合作(词频为11)。同时,在这一人格结构中,体现了两极性特征。一方面是增进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格特质,如友善助人、善解人意、真诚守信、宽容豁达、谦虚合作等(词频为29),另一方面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人格特质,如自我中心、清高自傲(词频为17);在17人人中,只有一人是四年级学生,其余为一、二年级学生。
  3.道德感——大学生两极品格的体现
  道德感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品质一直为社会所重视,大学生也将其放在了第三位(提及率33)。这是一项两极性明显的核心人格,正性特征表现在正直、爱国、奉献、大公无私(词频为19),负性特征表现在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词频为12)。从这一人格特征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格中的道德发展并不完善,大学生也能反观到自身团体的不足。从宏观道德观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具有爱国热情,忧国忧民,富于正义感;从微观道德观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又表现出自私自利的特点。这说明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是当务之急。
  4.开放性——大学生才智与活力的体现
  开放性是体现大学生聪明才智与朝气活力的人格特征(提及率为21)。这是一个单维的人格结构,它体现出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健康群体,他们对新知识表现渴求的状态,对新生事物的开放态度,强调知识的积累与才智的提升,他们追求时尚,把握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5.责任感——大学生学业与工作品质的体现
  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人格特征(提及率为16),在大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它涉及大学生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责任感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活重要的作用。在大学学习期间,责任感可以体现在学习活动和社会工作中。但大学生对责任感的功能意识不足,提及率低也说明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水平较低。
  6.务实性——大学生社会适应的体现
  务实性的提及率为16,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体察社会发展特征时,努力适应现实、正视环境,少一点空想,多一点脚踏实地。大学生们将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视国家发展为己任,也将自我发展纳入其中,更强调双赢原则。这一特征与当前大学生崇尚实用型价值观是相吻合的。
  7.情绪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现
  情绪性是一项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提及率为16),在大学生的这一人格结构中表现出正负两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人格特质有热情乐观(词频为9),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的是冷漠忧郁、内心冲突、情绪不稳定(词频为7)。
  (二)核心人格结构与功能的多维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核心人格结构并非体现出一元化特征。结果从大学生群体自我评价的角度,印证了“大七人格模型”。Jone (1990)总结了“大五模型”结果:1)外向性;2)宜人性;3)谨慎性;4)情绪性;5)开放性。Tellegen(1987)获得了七因子模型:1)正情绪性;2)负价;3)正价;4)负情绪性;5)可靠性;6)宜人性;7)因袭性。张智勇(1998)有关大学生自我描述的七因素模型:1)负价一:虚伪浮夸;2)正价:严谨负责;3)负价二:浅薄无能;4)内向负情绪:多愁善感;5)外向正情绪:热情可爱;6)外向负情绪:暴躁易怒;7)内向正情绪:我行我素。与国内外“大五”、“大七” 模型比较,本研究结果在人格因素的数量上与“大七”人格模型相吻合,在因素的内容上与“大五”、“大七”模型的部分内容有重合,如宜人性、开放性、责任感、情绪性;而敢为性、道德感和务实性是本研究所特有的。在不同的三种人格因素中,反映了中国青年特有的人格特征。道德感是中国人所强调的人格成分,一些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这三个人格因素也体现出时代特征,敢为性和务实性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特色。因此,在本研究结果中,既包含了人类共性的人格成分,也体现出中国文化和青年大学生特有的人格因素。
  从七种核心人格特征的功能来看,任何一种核心人格都无法起到统领一切的作用。七种核心人格在大学生的不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敢为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整体精神风貌,其余人格特征在社交、道德、智能、情绪、适应等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核心人格的多维性说明了人格功能的分化性。

  三、 研究结论
  1. 当代北京大学生核心人格结构包含七个因素:敢为性、宜人性、道德感、开放性责任感、务实性和情绪性。它们在大学生不同的生活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2. 与国内外“大五”、“大七”人格模型比较,本研究结果所获得的核心人格模型包含了宜人性、开放性、责任感、情绪性这四项共性人格因素,还包含了道德感、敢为性和务实性这三项具有中国文化与大学生群体特有的人格因素。
  3.
  (“大学生人格优化的“全面与个性化”阶段成果摘编)

  做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大学生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启示
  西南大学人文学院01级公共管理(1)班 朱春华
  指导老师:

  近年来,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并随之出现了高校毕业生猛增而岗位(就业)却增速缓慢,这样就导致了人才的供过于求现象。据有关资料反映,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80万,2006年有413万,2008年将达到532万。因此大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比如鼓励大学生们就业西部,比如一些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形成;或者是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自主创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面对如此大增幅的就业队伍,这也是很无奈的。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十分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市场上45%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便出现了因为扩招而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面对现实,人们不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把教育和责问的目光聚集在曾被誉“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身上。而作为经过6年小学、6年中学外加3~4年大学的我们在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之后,在老师谆谆教诲、父母殷殷希望的同时又面临着如此沉重的就业压力和负担。然而今天的我们在无数压力接踵而至的时候又却难以承受这样的负荷。于是在各大报纸、刊物上人们频频可以看到:大学生自杀、研究生、博士生跳楼等等让人们难以置信却又触目惊心的报道。在惊讶之余的一片讨论声中大家不禁要问当代大学生怎么了?当代高等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作为买方的企业难以招到如意人才同时作为卖方的大学生却又难以获得满意的工作?
  而同时与此相反,大学校园里不乏走出了“牛人”:毕业第一年年薪十万以上的高薪族们、自主创业节节告捷的创业新人们,服务西部开创特色产业的优秀自愿者们……相形之下同是大学生,或许当初还在“同一个屋檐下”,这样的差距确实不能仅用机遇和知识解释得清楚。那么究其原因,究竟是什么主导着大学生产生这样的差距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青睐呢?作为今天我们要怎样去把自己打造成为明天的“牛人”呢?
  2006年,社会上出现了较高频率的一个词汇——和谐,被人们用来形容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事物。作为社会,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用“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重,教育与实践并重”的校训去表达“和谐”。西南大学以“以人为本、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和以“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来诠释“和谐”。同时,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教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以及近、现代的许多教育学家们都对“和谐教育”作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当今时代竞争激烈,面对供过于求的就业前景,如何在毕业之时捅到就业的“第一桶金”是当代大学生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奋斗目标和发展趋势。那么,作为尚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应该怎样在余下的校园时间里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呢?分析成功的师兄学姐们,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好的品质、好的心态、好的实践能力同时包括有好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特长,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为这样的既有广度又较有深度的“T型人才”。社会才会更好的接纳我们,而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一、注意德智并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高品质的两全人才
  毋庸质疑,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先锋、模范作用,鉴于此,高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而大学生也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逐渐接受并认同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作为完善自身的人格目标。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的主流还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大学生们在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背离,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应试教育体制重智轻德的模式下仍然有着道德缺失的现象:从考试作弊借贷不还,从简历伪材到毁约跳槽等等。大学生中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即使有着大学的学历,在茫茫的就业大军中又怎么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呢?
  所以,当今天在社会上出现了一句话“道德是关键,能力可锻炼”的时候,足以可见在就业中用人方还是把“道德”放在重点来考虑的。因此,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等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如何修好这门课,我想除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外,还需要在生活中一步一步的去践行。
  二、做到知行结合,努力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
  日本手岛佑郎在《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中写到:以为知识比实践重要的人们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根基很浅,风一吹就会倒下,认为实践重于知识的人和前种情形相比,根须充分扩张,即使是大风吹来也纹丝不动……” 由此可见,实践不光与理论处于重要位置,有时还略高一筹。
  而在今年3月一位署名叫“Surpass”的同学在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上”转贴了一篇名为《我挥一挥手,作别考博的迷梦》的帖子。里面讲了一对亲姐妹,妹妹辞职考研(硕士),辛苦5年考上了北京某著名高校,读出来却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姐姐中专毕业后从技术员做起,如今在北京某企业担任项目经理,月工资近2万元。这篇帖子帖出不久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知识与实践的讨论是此起彼伏,但从中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其理论知识相对于未上大学的人们来说,毫无疑问是较丰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力上的高下,有些企业甚至在招聘广告中公然写到:应届毕业生免谈!原因很简单,应届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高校中较多举行有如:科技“三下乡”服务、企业实习、暑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等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供给大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西南大学也从今年开始推行了包含全校通选课、短期培训、社会实践等内容的“三学期”制,荣昌校区学工办于今年也开始与新希望集团联合开办“非学历”的培训班,这些对于我们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提供了诸多机会。当然,作为我们自身也理应在积极参与其中的同时不断寻找实践机会。比如对校、院系学生会、团工委活动的踊跃参与。
  总之,实践中得真知,只有在对各种活动,工作的热心参与中,体会其过程,感受其方法经历其中,感受和收获将会源源不断。

  三、力求人文素质与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并举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技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释“应该怎样”人文素质是人才基础的基础。如果说专业知识,科技提供了人的生存技能交会了人“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则塑造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教的是“做人”,专业知识,科技以其工具性和强大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文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感情熏陶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质。由此可见,注重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并重是何等的重要。
  人文素质与专业知识、科学技术的并重是对现在人才的基本要求。尽管如此,大学校园中仍部分存在一些“重理轻文”的所谓“专业人才”。他们更重视自己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而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应付一通。有老师们经常反映,少数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在其课程论文中文理不通,错字不断,也有部分文科学生在作业中屡犯一些科技常识错误。职场也有这种声音,文科的对比如计算机编程等显得爱莫能助,而不部分理科生居然会在求职信中出现错别字。以上种种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人文素质与科技的融合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本科段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宽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里被强调。这是一种克服“有专业没基础”现象的有效方法。“人文天下,天下人文”,任何科技都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只有有效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才能有效避免“畸形”人才的出现。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人文、理工分科并不是说学人文科学的可以放弃理工科目的学习,也不是说学理工的可以忽略人文学科。要知“两课”的普及与深入,大面积通选课的开设都是为了让我们人文科技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