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听话的孩子有什么不好?

如题所述

一、太听话的孩子,易得“顺从”病
心理学家表示,孩子从两岁开始到入学前,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不”来完成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自我。如果爸爸妈妈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听话,父母为他制定的这些规则,就会影响孩子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对于自己本能的认识和肯定。也就是说,父母在让孩子听话的时候,实则是让他学会顺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容易为了规避父母的责备而盲目地顺从。
因此,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在思想层面有自己的见解,让他勇敢地把这些见解以“不”的形式说出来。

二、太听话的孩子,易得“自卑”病
孩子喜欢什么,应该干什么,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了,孩子只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各种表扬。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认识逐渐缺乏,以至于等他们长大之后,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优点是别人身上所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因为没有自信而陷入自卑当中。
这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听话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让孩子只知道听话,你得适当放松一些领域,让他们自己去耕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接受自己的独特,而不是完全用听话来限制孩子的发展。

三、太听话的孩子,易得选择困难症
当孩子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父母总爱用自己的标准去引导他,当他的选择跟我们的不一样时,我们总是试图用听话来让他接受我们对他提出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有父母的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因此等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犹豫,甚至完全不能自己进行选择。
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进行自主的选择,做到亲密有间,适当让孩子自己去主宰自己。当孩子的选择跟我们的意志不一样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让他们接受我们的建议,而是要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四、太听话的孩子,缺乏创造力
有一个例子,一位德国母亲让她的孩子画一条金鱼,但是孩子却画了一条蓝色的鱼,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批评他,反倒夸他有想象力。这要是在中国的家庭中发生,宝宝可能免不了受到一顿责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都说让你画金鱼了”。这种教育的方式,也体现出德国教育中的可贵因素,他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象,也因为如此德国才出现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宝宝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用“乖巧懂事”的框架,把他们束缚在父母编织的思想牢笼里。

五、太听话的孩子,容易成庸才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对100个2-5岁的具有叛逆倾向的孩子与听话的孩子进行跟踪比较,结果发现具有叛逆倾向的孩子中有超过八成的孩子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出色的创新和分析能力,而顺从的孩子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孩子,能够拥有这些优势。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道德上做到绝对的服从,但是在思维方面,父母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发言权,让他们自己为自己代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为什么说“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呢? 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最受大人夸奖的“听话”孩子,常见的特点是外表胆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不说出来不等于没有不同看法,只不过这样的孩子更善于压抑自己,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议。有的孩子表现为在幼儿园或学校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在家里也很少反抗父母,听惯了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但他们往往最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大人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不乏片面、错误的认识。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强迫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要给孩子思考和说话的机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公认的“好人”出人意外地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这更说明这一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张十分精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