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多举几个。谢谢了!

如题所述

(1)名词+宾语。例如:

例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句中“面”原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山”,活用作动词,当“面向着”讲。

例2:策骞驴,囊图书。(《中山狼传》)“策”的意思是“鞭打”,“囊”的意思是“用布袋装”,都活用为动词。

(2)名词+介词结构(补语)。例如: 一狼洞其中。(《狼》)。

句中“洞”原为名词,后面带补语“(于)其中”(在柴堆中),活用作动词,当“打洞”讲。

(3)能愿动词+名词+宾语。例如: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句中“名”原为名词,面有能愿动词“能”(后面又带宾语“处”)活用作动词当“说出”讲。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名词。例如:

设以炮制,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

“齑粉”原为名词(粉末),前面有副词“不”,活用作动词,当“成为粉末”讲。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辨析:

①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②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1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如:
例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句中“面”原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山”,活用作动词,当“面向着”讲。
例2:策骞驴,囊图书。(《中山狼传》)“策”的意思是“鞭打”,“囊”的意思是“用布袋装”,都活用为动词。
(2)名词+介词结构(补语)。例如: 一狼洞其中。(《狼》)
句中“洞”原为名词,后面带补语“(于)其中”(在柴堆中),活用作动词,当“打洞”讲。
(3)能愿动词+名词+宾语。例如: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句中“名”原为名词,
面有能愿动词“能”(后面又带宾语“处”)活用作动词当“说出”讲。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名词。例如:
设以炮制,吾村不齑粉乎?(《冯婉贞》)
“齑粉”原为名词(粉末),前面有副词“不”,活用作动词,当“成为粉末”讲。
(5)“而”+名词,或名词+“而”。例如: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冯婉贞》)
句中“前”原为方位名词,前面有连词“而”连接,活用作动词,当“奔向前来”讲。
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李塑雪夜入蔡州》)
句中“梯”原为名词,后面有连词“而”连接,活用作动词,当“架梯子”讲。
(6)名词作谓语。例如: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句中“王”原为名词,充当句子谓语,活用作动词,当“称王”讲。
(7)“所”+名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句中“罾”原为名词(鱼网),前面有“所”字,活用作动词,当“用网捕”讲。
(8)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或意动动动词。例如:
“吾王之。”中的“王”意为“使……做王”,使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中的“师” 意为“以……为师”“宾客其父”
中的“宾客”意为“把……看成宾客”,都是意动用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史记.项羽本纪)(望:民意)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意思是“伏兵”。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意为射箭的本领。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出、入:这里都活用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