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让中国人心酸、心痛的事?

如题所述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直至扬州。

史可法收兵退保扬州。刘泽清、刘良佑以入卫南京为名,率部南逃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十八日,南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兵南下包围扬州城,史可法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降将李遇春到城下劝降,史可法命令放箭射回。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欲劫史可法出降,史可法以大义叱责之,二人遂拔营降清。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试轰扬州城,形势危急,史可法用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音。南明的各镇兵马不听史可法调度,从军事上讲,孤城扬州已难有作为。史可法知其不可而为之,决定抗战到底,一死以报国。[9]

当时,清军至少有十万人,扬州守兵仅万余人。两军战前,羽檄交驰。多铎派明降将劝降,后多尔衮致书诱降,史可法回信拒绝投降。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后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不启封便付之一炬。史可法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其后一气写下了五封遗书,除一致豫亲王多铎,其余是给母亲、夫人、叔父、兄弟的,二十一日又作遗书给母亲和夫人:“……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9]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北兵试炮,飞至郡堂,弹重十斤四两,满城惶悚。” 是日夜,清军攻城,“炮落雉堞二堵。二小卒缘墙而上,城上鼎沸,遂不支。”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城陷。史可法

欲以佩刀自杀,部属强行夺过佩刀,拥其走入小东门,清军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终年45岁。

城破后,出现了很多与史可法一样慷慨赴死的人物。孟森《任民育》中写道:“危城官属,明知肝脑不日涂地,而一息尚存,誓不远引规避,若扬州知府任民育以下数十人。”在他们中,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城破后郑重换上明朝官服,端坐大堂、恭候敌人,说“此吾土也,当死此。”有吴尔壎,前一年他在北京经不住闯军拷打而屈降,引为奇耻,“南归谒可法,请从军赎罪,断一指,畀友人祝渊寄其家曰:‘我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城破,投井而亡。有副总兵马应魁,“每战披白甲,书‘尽忠报国’四字于背,巷战死。”

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如总兵刘肇基、骁将马应魁、幕僚何刚、天主教徒、炮队专家陈于阶,或着是死于街上的战斗,要不就是自杀殉国。史可法的全部19名私人幕僚都遇难了。但是由于随后日子里发生的暴行,他们的死难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清军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称“扬州十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1

抗美援朝时的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9师177团1营6连奉命守死鹰岭,然当晚零下40摄氏度极端严寒,无冬衣,全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后在6连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也许一个或一些志愿军战士的贡献与牺牲,不会影响这场战斗的结果,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但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即使明知会献出生命,他——宋阿毛,以及他们——数十万志愿军的战士,乃至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过无数的磨难时,那些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们,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从不会犹豫。历史会告诉我们,罕见天灾也好,异族屠戮也罢,多少次亡国灭种的时候,我们民族总有人能站出来,虽然他们有的人光耀青史,有的人籍籍无名,但正如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愿中华昌盛,愿他们浩气长存,精神不朽。

第2个回答  2017-10-11

历史人物: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生平简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有的人政治、爱情、生活都成功,我们说他是人生赢家。有的人政治、爱情、生活都失败,我们说他比成功更伟大。

譬如屈原。

为屈原觉得遗憾,是因为屈原的一生,是被庸俗之辈包围着的一生。他的时代他是小众,不被理解,反被诬蔑。所以他不能活,只能在死亡中自我完成。屈原生活在肮脏、残暴、卑鄙的政治环境中,被排挤、诽谤、侮辱,然而创作了《离骚》这样的作品。优雅高洁,像是现代的交响乐,起伏流动,仿佛在飞翔。

《离骚》三百七十句,他若不以死殉道,会不会能多添几首?

香草美人、气度雍雍。

我替他遗憾,但我相信,屈原写诗时,一定知道,他终将永垂不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