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哭,觉得没人会在乎我,有时候很多事情明明都是我做的,别人总是感谢我朋友

东西都是我买的,她们也只是谢谢我朋友,明明都知道是我做的,她们难过时我安慰,她们有困难时我能帮就帮,虽然我不会说好话,可是我哭的时候,我难过的时候又有谁来看我一眼,又有谁来关心一下,喜欢一个人我是投入感情,最后一个人受伤,撕心裂肺狼狈收场,除了伤心什么都没有,别人要钱,最后过的好好的,潇洒自在,为什么,非要逼的我也堕入黑暗吗

王开东老师的文章,回答了你的问题。我复制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开东老师不同意,请通知我,我立即删除。谢谢。
有一道作文题很有意思:有人说,好人有好报。也有人说,好人未必有好报。从现实来看,好人没有好报的似乎更多一点。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做一个好人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或者说,为什么坏人常常笑到最后?小人为什么总能够得志?

《芳华》中的男主刘峰,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好人。他人生的准则就是完全的利他。
他出差一次,给女兵们带来各种小物件。女人想到的,他想到了。女人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他给林丁丁修手表,吃人家不吃的破饺子。男兵结婚,想买一对沙发买不起,他就给人家做了一对沙发,红布一蒙,美观得不要不要的。
刘峰不仅想着做好事,还能够把好事做好,这得益于他有一双巧手。最后他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拱手相让。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人吗?
但久而久之,刘峰成了什么?刘峰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好人。他必须要不断无偿接受别人的压榨,把好事一直做下去,否则他的人设就会崩塌。
他爱上了林丁丁,一个简单的表白,就把丁丁吓坏了,告他非礼。林丁丁的态度很清楚,其他男人都可以,就他不行。为什么就他不行?因为他是好人,好人又叫烂好人,是被利用的傻子,怎么能想女人呢?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所以刘峰被处分。从一个文艺兵下放到连队,最后通过战争的洗礼,他变成了一个残疾军人。
最要命的是,恰恰是那双做好事的手被炸没了。这既是一种巧合,但不也是很荒唐吗?最后在生活中屡遭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变。这就是做好人的代价。
看了刘峰这样的遭遇,我再问,我们还要做好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肯定要做一个好人。虽然好人并不一定有好报,但做好人难道就是为了图好报?
在我看来,做好人不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选择。做好人实际上就是做好事。所谓好事,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你不断的做好事,实际上就代表着你选择了做好人。
再往下分析,就是你做好事,不是因为这个好事会给你带来事实上的好处,而是这个事情是对的,值得你去做。所谓当仁不让于师。

美国一个小女孩玛丽,曾经问过“洛杉矶时报”主编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直到有一天,主编参加一个婚礼,看到新郎把新娘的戒指错戴到右手上。牧师说,亲爱的新郎,新娘的右手已经很完美了。请把戒指戴到左手上……
电光石火,主编获得了巨大的启迪,回家就给小姑娘写了一封信,并发表在《洛杉矶时报》上。文中说,上帝让你做一个好人就是最大的奖励,上帝让你做一个坏人就是对你最大的惩罚。
这个文章太厉害了,以致于在全世界发表了1000多次。《洛杉矶时报》每年在发表这个文章的同一天,都要重新发表一次。

做一个好人就是上帝对我们最大的奖赏,做一个好老师也是上帝给我们最大的奖赏。
最后,我们再来谈为什么坏人会得逞,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心理学上来说,一是坏人胆大妄为,更加卑鄙,不择手段,更容易走捷径。
二是坏人更容易伪装,伪装成权威或者是好人。人最大的弱点就是盲从或者轻信,坏人无往而不利。
三是坏人知道旁观者效应,洞察自己一旦做坏事,旁边人不敢出手,于是更加肆无忌惮。
四是社会舆论让我们相信坏人很强大,不可战胜。所以大家明哲保身,但求无害。
五是鲁迅所说的,对于坏人大家都选择捧起来,使之与己稍稍无害。

从现实上来看,更是如此。时事不仅造英雄,也造坏人。而且坏人如蔓草,不可图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征稿》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

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
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这一段堪称醒世恒言。不妨大致内容解释如下,在陈寅恪先生看来,社会动荡时期,会产生两种道德体系、两种价值标准。知识分子也会分成两类人。

第一类人充满理想和现实的痛苦,栖栖遑遑,挣扎无望。第二类人把乱世看成机遇,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尽享荣华富贵。

为什么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呢?
因为真正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好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是非,有做人的底线,而且还常常被理想主义所捕获,他们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情怀,因而不善于或者不屑于“用两套标准”应对社会,难免处处碰壁,与社会格格不入,成为俗世中的失败者。
反之,第二类人没有固定的信念,利益就是信念;没有是非的标准,获得好处就是标准;他们是识时务者,他们是自认的俊杰。
他们利用这两种道德、两套价值标准,游走于权贵之间,为了获得荣华富贵,不惜巧言谄媚,不惜卖友求荣,不惜扭曲人性,最后是鲜花着锦,烈火喷油,赚得杯满钵满。
记得鲁迅最喜欢武松打虎的小故事。“两个人扮演老虎和武松,先是坏人扮演武松,三下五除二,一顿老拳就把扮演老虎的那个人揍得够呛。坏人不但打了人,还振振有词,“武松打虎”嘛,我当然要狠狠打了。
于是两个人换过来了,坏人扮演老虎,结果又把扮演武松的那个人咬得要命。坏人又振振有词,武松打虎,老虎当然要咬人了,否则不要被打死。”
鲁迅从中深刻地洞察坏人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只有坏人的蛮横和霸道,人至贱则无敌,人无耻则无敌。狼和小羊喝水的故事亦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皆然。
海子说得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舍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法子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4
亲爱的,怪别人,就永远想不开。
人无欲则刚,帮了别人,如果期望的是一个感谢,那还是别出手了。因为这就像赌博,拿着你的成本期待一个你没办法掌控的结果。
你难过,哭的撕心裂肺,想想,的确是有个人陪着最好,谁都一样。
可是你真的想着要某个人陪,那得选准咯,不然更伤心。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听起来很无奈,很无力,很难受。好像剥不开的乌云。
但接受了,真的就成长了,境由心生,想拨云见日,求人不如求己。
第2个回答  2018-09-24
摸摸头,不要哭,不要太过在意别人,多在乎在乎自己,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别人不懂珍惜,懂你的人会在乎你,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哄着你,在你想要依靠的时候抱抱你。你不是不够好,只是没有还没有遇上那个人。有时候付出真的不一定会有对等的回报,但是谁让自己愿意呢。不过有时候还是不能烂好人,毕竟不对等的付出实在是很难受,多对自己好一些吧。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当你优秀到发光的时候,谁都无法忽视你,加油,你还可以更好。
第3个回答  2018-09-24
老好人,因为你经常无偿的做为别人做事,时间久了人家就觉得你做好事是天生的习惯,就不会太在意你为他们做的事,而且有事的时候还会主动找你,你不满的情绪没有让朋友知道他们肯定认为你是乐意的了,改变一下处事的方式就对了
第4个回答  2018-09-24
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吧,千万不要留下来攒绝望了好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