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好多线上网课,可总觉得没学到东西,怎么办?

如题所述

您好,感谢提问。
你的这种状态正反映了人力资源行业流行的一句调侃“培训前激动,培训中冲动,培训后不动”。是不是感到自己被这句话击中了?想想自己每次在线上或者线下学习前特别开心,尤其是参加大V分享会的时候,更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和大V们一样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了。
整个听课中间不少人一定会边学习、边拍照发朋友圈微博,简直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课程结束之后,大V们依旧奔跑在变成超大V的道路上,而你还是依旧像以前一样迷茫。

其实任何学习,无论是纯知识类还是方法工具类,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 我们通过对知识或方法本身的实际运用,形成个人体验,如此一来,才能够逐渐把外在的,不属于自身的内容内化并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吸收大v们输出的学习内容时,你需要用到这个叫“5-3-1”的学习小工具来强化学习效果。这看似简单的三个数字,实践操作起来,却能产生神奇的反馈效果。
首先,找出每次学习后最有收获的5个知识点。
这5个知识点既可以是你认同的观点,也可以是你质疑的观点,甚至可以是培训师或者分享者的一句话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数字。这些知识点一定是对你有所启发,和你的工作、生活、兴趣、爱好有链接的。
其次,需要从最有收获的5个知识点中,找出最有可能践行到工作、个人成长中的3项。
我们之所以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参加培训学习,一定是想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要想学习效果最大化,除了个人意愿度外,能不能把学到的内容用于实际才是关键。

第三,在3项可实践的内容中,选1项可以马上付诸实践的,然后制定明确的计划去执行。因为知识获取是单向被动输入的过程,输入后提取自己可运用到实践中的内容完成输出,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

我是央企人力资源经理&职业规划师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9

‍“咪蒙教你月薪5万”、“一周学会PPT”、“21天一次过六级”……这些句子不陌生吧。

但是这样看起来荒唐的句子,就是有人照样买单。

如今各种沸沸扬扬的付费课程背后,是知识经济的兴起。

碎片化阅读的发展,每个人的焦虑心都被紧紧抓住了。人们都希望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快速获得更多的知识。

而这些课程满足了我们的焦虑与那些不切实际的梦。

于是我们买了越来越多的课程,进了越来越多学习社群。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即使课程的内容是好的是有益,甚至值这个价钱。

你却也可能既没有月薪5万,更没有办法在一周内学会PPT。

那些五花八门未学习的课程堆积在我们的手机里,在某一天清理内存的时候被我们删除得不留痕迹,像从来没有吸引过我们一样。

你内心对自己的期望值也从此坠入深谷,不见了踪影。

这当中最大得益者恐怕不是低价/免费得到课程的我们,而是商人。

人最傻的时候大概就是宁愿将希望寄托于这些自己也知道不太可能实现的课程,而不是自身的努力。

最近聊天,还得知他刚过了英语六级和教师资格从业证,这学期准备去考ACCA和中级商务英语。

听起来就是很充实很忙碌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很羡慕涉猎面广,羡慕他的执行力和学习效率。

A君曾经问他,这样子学习累不累?

他说:“做什么事情其实都不容易。我对英语不是特别感兴趣但还是考了三次六级才刷到550+,因为别人说英语好就业有优势。

其实主要还是担心自己不够竞争力嘛。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更不知道这些证对我将来有没有用。”

主动学习,这是一件好事。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观念都告诉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主动多学一些东西,你就跟不上别人的步伐。

但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填补自己的焦虑不安而报读各种课程,这反而是坏事。

在报课程/考证之前,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味相信营销海报的宣传,一味听从“别人说”的话,却连自己内心想要什么都还没弄清楚。

下载了许多视频或许最后也没有看完;报读了二专或许也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学了许多所谓的技能速成班或许连实践都没开始。

“买了就当听过课,其实我连听课入口都还没找到”,这是一句我听过关于知识付费最难受的话。

结果是花费了很多时间,收获未必是最如人意。

那么,到头来我们是为知识付费还是为智商纳税?

付出了金钱和挑选课程的时间,却忘了最需要投入的是真正学习时间。

盲目地投入时间在学习上,一路走得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很多时候我们仰望他人的时候总觉得如此这般的吸引,似乎立马有了鞭策自己的动力。盲目,焦虑,却成为了我们的写照。

买课、听课、考证、辅修这本身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进步的事情。但是,见到所谓的刷屏课就买,见到资料免费送就分享,电脑手机网盘里收藏了许多东西打开频率却为0,考了一大堆证却还依然感到迷茫…等等

这些,才是需要我们正视的思考的问题。

知识本身没错,错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添加的大剂量跟风和焦虑,到头来只会让自己陷入失望与自卑的泥潭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学霸和人生赢家。在学习之前,不如花一分钟像哲学家一般和自己灵魂对话: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我要怎么去学习?

不要被焦虑和盲从绑架了你的生活。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