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什么样的父母爱鸡娃?

如题所述

谁实话,我真的很为现在的父母和孩子感到悲哀又有无尽的同情。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我也爱鸡娃。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感受分享给大家。

"鸡娃"是网络流行词,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这种鸡娃式教育不在少数,我身边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家长每天都在不停的奔波。

那么什么类型的父母更宠爱鸡娃,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长,若有不全面,请大家见谅。

第一种是中产高知家长

这类家长本身就具有高学历高素养,在事业方面是要比普通人成功,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会更高一些。我家对面的邻居,是双硕。两个人在大学里都是老师,可以说的上是人生高峰了。孩子一出生,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英语班开始了,同时各种网球班、击剑班、美术班、奥数班都纷纷上马。我当时都感到离奇,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是如何应对这些花了呼哨的班。

这类父母都是属于没有什么社会背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成就,大多属于中产阶层。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加赋予寄托和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更强一些。

第二种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家长

鸡娃的培养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敷衍了事,那可是真金白银的付出。比如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三线城市,英语线下课一年在12000左右、古筝课每节课200、奥数课每节课200、钢琴课每节课200、还有什么网球课、篮球课等等一年不用全报,也是好几万的支出。而经济基础雄厚的家庭对于这点教育培训不算什么,所以报这些课还是不足为奇的。

我觉得这一类家长报课的目的更多的倾向于孩子见识方面的拓展。因为这些孩子将来可能会父成子业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焦虑的家长

这一类就是我这个类型的,大家还记得热播剧《小舍得》田雨岚吗,大家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又爱又恨,其实演员演的真好,这真是我们这些家长的现状。说到底我们焦虑什么,焦虑的是孩子将来会不会重复自己的老路,会不会没有好的工作,工作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有限择偶,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会不会活的很凄凉。这些都是我们反复来灵魂拷问自己的问题。

第四种过渡性家长

这类家长就和《小舍得》的田丽一样,一开始还是满心接受孩子的现状,但是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影响,内心就开始泛起波澜,同时再加上孩子的确没有过多的优秀。终于,这类家长也开始了转变,不再满足于孩子的平庸,向鸡娃大军奋起。

“鸡娃”的方式和结果不尽相同,但“鸡娃”是一个为人父母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家长的资源条件各有不同,“鸡娃”的方式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那么,鸡娃教育的方式会带来哪些坏的弹性效应。

1.只重视招式。我解释下啊,就是给孩子报了无数个班,但是孩子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里面和孩子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孩子表面是接受的,但是实质上是排斥的,所以只学了一个空架子,最后孩子内心无比的累。

2.忽略孩子的其他能力。很多孩子在报了各类班之后在班级的成绩并不好,那是因为虽然孩子提前学习了知识,但是家长并没有注重孩子注意力的提高,忽略了这方面的成长。要知道学习不只是提前掌握知识,更多的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才是一个孩子能够长期输出的学习的法宝。

3.家长只管报没有前期的引导。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报了班就万事大吉了,放心了。您得做好前期的兴趣引导啊,亲。我家孩子现在9岁,我已经给她开始学习初中物理了,但是我姑娘能够很好的接受,那是因为我在教她物理之前已经开始了启蒙,让她一点点的接受这门学科。现在我家孩子都是追着我屁股后边让我教。

4.把孩子当成攀比的客体。这一点是很多的家庭存在的问题,一问谁家孩子都学了哪些,心里听了就不是滋味,心想自己孩子没学是不是被落后到十万八千里了。

我不认为鸡娃教育哪里有错,甚至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鸡娃方式的确应该思考,如何让孩子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去接受这些学习。这都是为了她将来能够在激流勇进的社会中照顾好她自己,一切很值得。

那么,鸡娃教育最大的弹性就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崩溃,父母只会斥责孩子,孩子会自卑找不到自我认同,甚至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有多少孩子为了成绩牺牲了健康,近视眼、颈椎和脊柱病、睡眠不足头疼、身体素质差。又有多少孩子患上了抑郁症、空心病,最终连健全的人格都丧失了。

下面是我自己亲身的鸡娃体验,现在也算是升级版了。之前经历过孩子的情绪反弹后,纠正自己很有必要

    心态放平。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这里不是说让孩子心态放平,而是家长和孩子心态都要放平。首先你得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虽然普通但是更要努力。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自卑也不自傲。这种心态的平和,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十分重要。

    家长自己也要学习。我是小语种毕业,英语我一点都不会,如果不是因为我孩子,我甚至这辈子都不会碰英语,而我完全自学,考了雅思。铁铮铮的给孩子做了榜样。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要比其他孩子都要充足。

    挖掘兴趣。鸡娃不应当按照社会标准来制定。不是学好语数外,就能走遍天下的。而是要为娃提供ta梦想道路上的养分和支持。引导ta寻找自己热爱和喜欢的领域,让ta畅享其中,逐渐深入,不断挖掘。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必须是娃所热爱的领域和专业。一旦发现这样的领域,就鼓励支持娃勇敢追求,一直向前,绝不动摇。这才是娃一生的情感支点和奋斗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6

最近这些年,开始出现一种名为“鸡娃”的教育方式。初看这俩字,你可能认为是像养鸡一样养娃,其实不然。这里的“鸡娃”的“鸡”其实就是“打鸡血”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

其实,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新鲜,只不过是“虎爸虎妈”教育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都是这样。过去叫做虎爸虎妈,而现在就被形象地称为“鸡娃”。
不得不说,这个词还真的是很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小编确实见到了太多的爱“鸡娃”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不遗余力。他们会为了孩子买最好的学区房,会为了孩子专门辞职陪读,为给孩子报七八个甚至是十来个培训班,等等。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家庭似乎经济状况都不错,他们又大多数出自中产阶级的家庭。

从“鸡娃”家长的特点来看,要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那想要这样打鸡血一样的养孩子似乎也不可能。那么为何中产阶级的家庭最爱鸡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
1、爱鸡娃的家长都有钱而且还有闲
小编认识的一个家长,他曾经是国内某著名企业的总经理,在很多年前,都已经年薪百万了。但是因为他的工作的特殊,常年都没法陪伴孩子,孩子很叛逆,学习成绩也逐渐在下降。于是,在孩子8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辞职专门陪娃。现在的他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开始研究怎么训练孩子,他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入985高校!

2、中产阶级的焦虑感
还有一个原因让大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所有的父母中,似乎那些中产阶级的家庭的父母具有最强的焦虑感。
大家可以观察下周围的家庭,那些经济状况特别好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可能不会在国内学习,很多上了国际学校,为将来出国做准备。而那些低产阶级的父母呢,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能有好的发展当然好,就算没有,那维持现状的生活也很安逸。因此,这两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什么焦虑的感觉。

但是,那些中产阶级的家长呢?他们大多数都是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了现在的阶段。他们最明白,假如说不努力,那孩子将来很可能被社会淘汰,,会重新回到社会底层。而假如逼孩子一把呢,很有可能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就跨越了目前的阶级,有更好的生活。
我觉得中产阶级的家长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小编觉得孩子的学习还是以孩子为主,家长不宜过多干涉,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不是为自己学,惰性和逆反性会越严重,反而效果更不好。

第2个回答  2022-03-26

1.最近这些年,开始出现一种名为“鸡娃”的教育方式。初看这俩字,你可能认为是像养鸡一样养娃,其实不然。这里的“鸡娃”的“鸡”其实就是“打鸡血”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

2.其实,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新鲜,只不过是“虎爸虎妈”教育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都是这样。过去叫做虎爸虎妈,而现在就被形象地称为“鸡娃”。

3.不得不说,这个词还真的是很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太多的爱“鸡娃”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不遗余力。他们会为了孩子买最好的学区房,会为了孩子专门辞职陪读,为给孩子报七八个甚至是十来个培训班,等等。

4.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家庭似乎经济状况都不错,他们又大多数出自中产阶级的家庭。从“鸡娃”家长的特点来看,要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那想要这样打鸡血一样的养孩子似乎也不可能。

第3个回答  2022-03-26

一般都是爱鸡娃的父母都是控制欲极强,且对自己的孩子保有着很远大的希望。

先来说说“鸡娃”的意思,鸡娃并不是片面的理解,它的意思指家长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激励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这个词来源于谐音“激娃”,取其激发孩子潜能之意。

控制欲强,并期望自己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父母就喜欢鸡娃, 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管的比较严格,会控制孩子娱乐的时光,并让孩子们不断学习,以求让孩子们能取得更好地成绩。这对孩子还说是很烦恼,甚至痛苦的事情。

第4个回答  2022-03-26

“鸡娃”是什么样的娃?

“鸡娃”分为“荤鸡”和“素鸡”,前者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培养方向的鸡娃,后者是指以素质教育、也就是艺术体育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鸡娃。

要培养所谓的“荤鸡”,需要拼学习、拼考试,孩子从小要上各种补习班,还要提前学英语、奥数,现在又加上了编程。如果培养得好,鸡娃就变成了牛蛙(牛娃),据说英语好的叫英国牛,数学好的叫澳洲牛(“澳”指奥数),英语奥数都好,就叫英澳混血牛。当然,要成为英澳混血牛不容易,孩子不仅要聪明,而且要有很高的自觉性。如果培养“荤鸡”不成,有的家长就开始琢磨走其他的捷径,也就是所谓的“素鸡”路线。

“素鸡”的“素”指的是“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培养孩子的才艺。家境比较富裕的家长也许会培养孩子学习网球、击剑、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更多的则是让孩子学习画画、钢琴、小提琴或者是体操、舞蹈和声乐。

“鸡娃”的父母并没有坏心思,都是为了孩子好。因为自己以前吃过没努力、没机会的亏,才希望孩子能改变。希望孩子以后超过自己。我忽然想起我小时候家长跟我说要好好读书的情景了。孩子是不会理解的。有些问题哪怕是坑,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懂。而且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决定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取决于学历。可以说在很多关键决策上,你做的对不对,直接决定了以后的生活,而这些跟所学有时候还没有太大关系。我觉得那种背题、刷题的人应对考场得心应手,出了考场就没什么用了。我也见过一个小朋友,成绩非常好,但只会读书,连正常的生活都需要父母帮忙。这种学霸真的没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