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面试时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会计专业面试时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您好,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温馨提示您:
财务人员如何面试
本文来自: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作者: guojingrong 日期: 2009-2-17 23:42 阅读: 1046 人 打印 收藏
提纲:
一,了解市场需求
1,财务经理的要求
2,会计的要求
3,出纳的要求
4,其他的要求
二,各个行业会计的差别
1,工业
2,商业
3,服务业
4,其他
三,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四,你还应了解什么:你所要应聘的公司—行业、要求、公司发展情况
五,面试常问问题和解答方法
你尽可以把自己当作考官,提出自己经历的或觉得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让大家来解答,选最优方案,去面试。
六,怎样写简历
一,了解市场需求
1,出纳的要求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出纳工作虽然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做好也并非易事,出纳工作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门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主要特点有:
  (1)社会性。出纳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例如出纳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财会政策法规并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出纳人员要经常跑银行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专业性。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凭证如何填,日记账怎样记都很有学问,就连保险柜的使用与管理也是很讲究的。因此,要做好出纳工作,一方面要求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其工作要领,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工具,做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3)政策性。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例如,办理现金收付要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要根据国家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都把出纳工作并入会计工作中,并对出纳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出纳人员不掌握这些政策法规,就做不好出纳工作;不按这些政策法规办事,就违反了财经纪律。
出纳工作要求出纳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出纳人员的出纳工作多涉及国家及企业的相关政策,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纪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费用报销额度、税收法规、发票管理办法、本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这就要求出纳人员熟悉并掌握这些法规和制度。所以要做好出纳工作,必须要先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政策水平。

2.具有一定的业务技能
出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借助于算盘、计算机(器)进行计算,需要填支票、发票等票据,出纳过程中需要点钞票,这些工作都需要出纳员有一定的基本功。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出纳专业知识、出纳事务处理能力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出纳工作往往是先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开出票据或收付现金,在完成这项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求计算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点钞的速度也要加快,所以出纳人员这方面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的。

3.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由于出纳人员每天都会与钱、票据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和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应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出纳人员的工作作风可以概括为: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出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工作环境、会计工具的摆放要井然有序,钱款、票据要依习惯和要求摆放整齐、便于存取,收付现金时要认真、细致,不发生差错,若发生问题要沉着冷静将问题解决。

4.保证财产安全
出纳人员保管着企业的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印鉴,企业要采取一定的保安措施,如建造专门的办公用房,安装防盗门、柜、锁等,财务部门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分工管理、相互牵制,使得隐患不易滋生。出纳人员要严格按安全制度和防范办法执行,完成保证财产安全的工作。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面对每天都有大量的钱从自己的手中流过,出纳人员一定要有一颗坦然面对的心,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顺利通过“金钱关”。具体来讲,出纳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是:
(1)敬业爱岗。出纳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要求。
(2)依法办事。出纳工作要依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要求的程序办理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正确、真实、及时、完整。
(3)客观、公正。出纳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能徇私枉法。
(4)搞好服务。出纳人员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和人,所以出纳人员要努力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5)严守秘密。出纳人员应严守企业秘密,不得私自向外界或相关人员泄露企业的会计信息。
(6)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出纳人员的立身之本,由于出纳人员每天和现金、银行存款打交道,有较多的机会和条件挪用公款和将公款据为已有。出纳人员不应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私欲心理,一旦第一次伸出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走向犯罪。
(7)坚持原则。出纳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很多利益关系都会体现在出纳工作之中,出纳人员切忌因私废公,为了面子和个人利益不敢得罪上级同事,应坚持原则,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2,会计的要求
同从事任何技术工作一样,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持有会计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
三、是要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这是因为,受我国会计学历教育规模的限制,目前会计人员中具备规定学历的比例还不高,要使会计人员具备必要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在职培训是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备了规定学历的,也还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有适应法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者是技术上新的要求的问题,这些只有通过在职培训才能解决。一般说来,会计人员大多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支持。对此,《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还作了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规定:“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与各单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会计判断及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传统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会计结果是作为明确责任、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它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高度重视,并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外报告。
一般而言,这些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实际凭证做为根据,有很强的可验证性,会计处理结果是确定的,表现为会计结果与经营活动一致。当然,会计处理过程中允许做出必要的判断和估计,但这种需要判断和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并不多。
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与未来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料,促使会计职能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基本职能(核算、监督)之外向事前预测、决策方向延伸,因而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A、会计判断存在的原因
会计判断的存在是由经济活动自身模糊性、未来结果不确定性决定的,会计自身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亦是会计判断存在的原因。

1.某些会计交易和事项是模糊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会计职能向将来预测、决策延伸之后,需要对存在的交易和事项采取恰当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合理披露会计处理结果。但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内容在有些条件下难以认知清楚,很难确定其最后结果。因为未来交易和事项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依照将来不可能存在的不同条件,结果有一定差异。比如或有事项,对现存条件的判断及将来风险态度的不同,推断的结果可能相反。另外,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有时候具有模糊性,比如说收入的确认,形式上是容易判断的,但就其经济实质而言,则需考虑风险转移、价值实现等诸多方面,在收入准则中也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判断标准,并没有给出数量上的是非界限。这些标准能否正确运用,与会计人员的判断力紧密关联。虽然会计人员的判断不是绝对正确,但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成为不同层次决策的参考依据。在公众的观念里,会计是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信息拥有量方面也较外界具有优势,因而会计人中判断结果相对准确一些。会计人员虽然不能以绝对准确、客观的数字来描述经济活动,但在正确判断之后,能够做到大致符合交易的实质经济内容。

2.会计前提是对会计存在条件的合理假定,便于会计操作,但有自身的局限。(1)会计主体假设是解决会计人员为谁服务的问题,在简单企业形式下,会计主体之间的界限是明晰的,但企业相互并购、参股、控股之后,会计主体开始不确定。比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会计主体包容哪些受控制企业并不是唯一的。(2)货币计量前提使会计以稳定的货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综
合性强。便于比较的优点。但货币作为计量手段也有其局限。许多会计信息对相关决定来讲至关重要,却无法以货币计量。象企业的人力资源、存在的外部环境、地理位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等。再者,货币计量要求币值稳定,在物价变动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难免有失客观,会计人员必须对原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判断、调整。M持续经营前提假定企业能长期持续下去,但在出现终止情况时,与之相关的会计政策就要中断,影响各会计要素的变化,如何披露经营状况需会计人员做出合理判断。(4)会计分期前提将持续经营企业人为分成不同会计期间,这种分期使跨期间业务在期末反映时,必须合理估计。

3.会计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但这种规则不同于数学上定律和公式,其权威性由人们的接受程度而定。即使是广为接受的会计原则亦存在非客观因素,因为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处理是指导性的,涉及到具体环节必然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历史成本原则是与货币计量前提相关的会计原则,其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以实际成本来记账,可验证性极强。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方法也不是绝对客观。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为了核算固定资产因物理及技术因素而转移、损耗的价值,会计中规定了多种计提折旧的方法。在影响折旧金额的因素中,只有固定资产原值是账面价值,其余的折旧年限、预计残值都是对将来的判断。更何况企业在确定是采用加速折旧还是直线法折旧政策时,更需专业人员的正确判断。

4.新会计观念的出现,对会计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影响到了会计观念,历史成本原则已受到挑战,公允价值则被人们关注。在金融领域,历史成本原则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适应新的交易和事项的需要。公允价值等新观念出现后,要求会计人员在实质上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形式上的准确。

B、会计判断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如前所述,会计判断是必然存在的,随着新的交易和事项的出现,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力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的会计环境将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交易和事项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频繁,难以充分客观地披露;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会计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会计信息明晰、准确、相关。在这种状态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适应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

1.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应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交易和事项要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有预见力,对公布的会计范例更应及时掌握。道德素质也十分重要。在会计判断条件下,会计人员的错弊一般不表现为账面上的数字错误,而是体现会计政策运用不当方面。由于会计判断空间越来越广阔,会计欺诈的隐蔽性就越来越强。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受其经济利益影响,会做出不当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不易被察觉。所以会计人员应具较高职业道德素质,依照会计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何况公众对会计欺诈行为也会诉之于法律。

2.尊重客观实际,避免主观臆断。会计判断的结果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应尽可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会计人员应以客观存在的因素做为会计判断依据,避免受自身主观态度影响。条件具备时,应采取抽样统计的方法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当然,客观性原则不是完全免除差错,只是要求会计人员的判断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应尽可量小。

3.持谨慎态度。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层次的,每一层次都在追逐特定的经济利益。在利己主义支配下,对会计信息的态度不完全一致。内部管理者往往持乐观态度,为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吸收投资,管理者会高估企业未来收益水平,低估现金的风险。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往往要求会计判断准确、稳健。显然,盲目乐观忽视了资本的未来风除从长期来看,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会计判断应持理性的谨慎态度,采取稳健的策略。这种策略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不是盲目悲观。

4.遵循充分揭示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报表受其格式、编制手段等因素影响,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全貌,同时亦不易被普通投资者理解,所以文字报告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文字报告可以增加会计信息量,对于无法量化到表内的信息可以用文字形式做出判断和描述;另一方面,表外文字也可对表内数字做出必要的解释。但表外报告亦应分清主次,做到信息的披露详略得当,这样,判断结果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3,财务经理的要求

A工作内容:
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负责公司资金运作管理、日常财务管理与分析、资本运作、筹资方略、对外合作谈判等;
负责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
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计划完成年度财务预算,并跟踪其执行情况;
按时向总经理提供财务报告和必要的财务分析,并确保这些报告可靠、准确;
制定、维护、改进公司财务管理程序和政策,以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如:改进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成本费用、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程序等。
组织制定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并监督执行,制定年度、季度财务计划;
监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重大经济活动,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监控公司重大投资项目,以确保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实施,批准的项目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并在控制之中;
全面负责财务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负责编制及组织实施财务预算报告、月/季/年度财务报告;
负责公司全面的奖金调配,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和分析工作;
负责资金、资产的管理工作;
管理与银行、税务、工商及其他机构的关系,并及时办理公司与其之间的业务往来;
完成上级交给的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
权责范围:

B权力:
经总经理授权后,对公司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有总体控制权;
对下属人员有业务指导权和考核权;
对各部门财务计划的招待情况有检查和考核权;
对违反财经纪律、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费用开支有权拒付;

C责任:
对公司财务计划的完成负监督实施责任;
对资产管理、利润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负组织责任; 
对资金筹措及负债管理负直接责任,如因管理不善给公司造成损失,应负相应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因此由以上因素,要求财务经理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你需要经常和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大多数经理是不懂会计的,而会计要求和经营需要是有区别的,因此要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明白不能胡来。

2、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当然具有CPA资格是最好的了。这样知识比较全面,工作起来考虑问题也会全面一些,能给人以可靠的感觉。

3、具有管理人的能力。手下有几个财务人员,你得知道如何分配岗位,如何协调各人的工作,如何去评价手下的工作成绩。只有正确地考核手下,才能让大家服你。

4、具有外部协调能力。财务经理需要融资,需要和各个金融机构打交道,需要为企业发展弄钱,需要和税务部门打交道,这都需要你去协调。当然能喝酒工作会比较好开展:)
二,各个行业会计核算的差别
(一)会计核算上的差异

1、存货核算上的差异。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存货,因此,存货比较能够反映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1)存货核算范围的差异。工业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施工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工程施工、工业生产、辅助生产等。两者相比,工业企业存货核算范围包括由于产品包装需要而购入的包装物,施工企业则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周转材料。商业企业的存货更多地体现为所购进待销售的各项商品;基建企业如果实行甲方供料,将有大宗材料物资的核算,类似施工企业材料物资的核算,否则核算的存货仅包括低值易耗品、备品备件;服务业其存货实物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仍可归结到相应的存货中进行核算。
  (2)材料采购成本核算的差异。工业企业对于材料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要求将购入材料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相应材料采购成本;商业企业、服务业采购成本的计入与工业企业大致相同。而施工企业、基建企业的建设物资由于采购程序比较复杂,采购费用较高,专设了相应会计科目如“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各项采购支出,并在一定的期间内合理摊销到各项材料的采购成本中。
  对于材料、产品计价方法则可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存贷计价方法,与行业性态没有太大的关系。

2、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1)成本费用核算范围的差异。成本费用项目一般包括料、工、资三个项目,基建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重要的区别是没有成本费用,其相关收入冲减有关投资科目。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一般体现为所制造产品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以及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相关的税费支出。而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其成本费用一般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相关的税费支出。两者相比较,施工企业由于有较多的机械作业,因此在成本费用中单列出机械使用费。商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成本费用按正常料、工、资三要素分类方法进行相应的成本费用归集。
  (2)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工业企业、服务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3)成本结转方法的差异。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3、收入确认方法的差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是在转移产品的所有权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完工程度的确认包括投入法、产出法、技测法;基建企业收入冲减相应投资。

4、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相应成本费用或“在建工程”等科目,基建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所投资的项目,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单独项目单独核算,设立“机械作业”科目归集固定资产各项收入费用,费用包括折旧、人工费、物料消耗等项目,施工使用固定资产时作为该项固定资产的机械使用收入。
  (二)财务管理上的差异
  由于不同行业的行业特征及企业控制的重点不同,其财务管理的重心亦有区别。企业的财务管理经常使用全面预算方法进行,辅以各项物资及资金的实物管理。除基建企业外,各行业制定全面预算所使用的方法大体相同,均以销售预算为起点,但侧重点则有所区别。基建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起点一般以投资概算、投资进度为预算起点。

1、财务管理重心的差异。与其他行业相比,基建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是会计假设不包含持续经营假设,即基建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财务管理重点在于控制投资规模,控制与考核各项支出项目。工程建设完工后,将各项费用一次性结转进投资。

2、融资财务管理的差异。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施工企业产品实施的周期长,产品占用的资金较多,对于筹资成本,施工企业远比工业企业关注,因此施工企业的预算分析控制均包括财务费用分析,而工业企业的预算分析较少有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基建企业的融资更是其重点。

3、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较多注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更新。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有更多的租赁行为,因此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更具有实质意义,除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外,还包括自有资产与租入资产、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比较及闲置资产的出租利用等。

4、存货财务管理的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对存货的财务管理除了日常的收、发、存控制外,还包括提高存货的周转利用率、减少存货的资金占用比率。施工企业对存货的财务管理除了上述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外,还突出表现在对施工过程材料、周转材料尤其是无价值材(摊销完的材料)料的管理控制。

5、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对于应收款项远比其他行业关注,也更容易采取相关的收款政策影响应收款。对于应付款项,各行业采取的方法及影响效果相差不大,均根据企业实际而定。
三,财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面向21世纪的新形势,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
  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系统,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信息是系统的输入过程,系统接收的信息量取决于外界对系统的传输方式和系统本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因此,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环境,二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
  环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实践经验。环境中的知识能通过扩散规律使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当会计人员处于知识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时,通过接触发生渗透作用,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9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面试时,更多是联系实际,从解决问题出发。
第2个回答  2011-02-23
面试主要看人的素质,不会考太专业的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