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怪才辜鸿铭遭北大驱逐,如何看待这位著名的大学者?

如题所述

辜鸿铭是民国著名学者,小时候便聪慧过人,有一个英国义父,并在10岁的时候到英国求学,20岁于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辗转到法国、德国等地深造,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研究。

后来,他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清朝灭亡以前,他与张之洞交好;清朝灭亡以后,他因为精通文、儒、法、工、土木等,被邀请作为北大的教授。

后来因为说话过于苛刻和犀利,与学生罗家伦发生冲突。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后,碍于罗家伦所联合大学生造成的舆论压力,辜鸿铭便离开了北大。

至于如何看待这位著名学者?首先,他是中国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他的行为可以被肤浅认为是“保皇”,其实,深究其原因,他得一些言论虽有偏颇,但大多保的是中华文化精髓。

当然,他的某些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他以男人为壶,以女人为杯,认为多杯配一壶是正道,以此主张男人娶小妾。

但是,他在以“变”为潮流的时代,即便被称为“异类”,也敢身体力行高举“守”的旗帜,这是常人难有的勇气。同时他之所以言“守”,是因为他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这才是最难得的。

1、西学出道却痴迷旧学,辜鸿铭:学贯中西,但不合时宜

清朝末年,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让无数青年有了思变的强烈愿望。

几千年的主流文化被当时的青年弃若敝履,无数青年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寻求强国之法。

但是,辜鸿铭作为一个从小就在西方求学,并到多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的学者,融会贯通中西文化之后,不仅没有高举“变”的旗帜,反而在人人言变得时代,一语中的地点出“现代文明弊端”,可谓深刻。

据记载,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西方现在虽十分发达,然而已趋于末路,积重难返,不能挽救。诸君当知中国的前途绝不悲观,中国固有之基础,最合世界新潮。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

其实对于他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可能更能理解。

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更多在于精神世界的修养。

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之下,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支撑,那么人们将无法把控巨大物质财富,反而被利益、权力玩弄于鼓掌,最后人伦道德的限制被冲破,自取灭亡将不是“危言耸听”。

2、“奇谈怪论”的辜鸿铭因过于好辩而耽误了他的“灼见”

对于辜鸿铭,他在世的时候,虽然得到了蔡元培的赏识,但是他的犀利言谈和好辩的性格,往往惹人不快,以至于他的真知灼见被有“掩盖”。

少有人品味他奇怪言行背后的深意,只当他偏激且迂腐。

关于他,曾记录了许多的趣事。

比如,他十分不喜欢银行家,将银行家称为晴天硬塞人雨伞,下雨天却收回雨伞的人。

再比如,当有人嘲笑他头上的鞭子的时候,他却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里的辫子是无形的”。

于此,辜鸿铭一语中的讲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束缚”。

什么是解开束缚,获得自由呢?

是行为上的直观的解放?不,这更多是一种模仿。

真正的解放,是由内而外的。

如果为了模仿而表里不一,这反而比改变以前更加可悲。

由此可见,辜鸿铭其实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人。

只可惜当时世人更多留意他言语中的怒气、傲慢,仅看到他行为上的怪异与“迂腐”,却难以体会其言行举止背后的“精华”,实在是遗憾。

3、写在最后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辜鸿铭在那个以“变”为主流的时代,身体力行宣扬他对传统文化的捍卫。

虽然他对某些文化的态度是否值得提倡,还有待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体会,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


同时他也洞见了可能百千年以后才能显现之“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西学出生的他,深谙中华文化的可贵,而他的这一点,当今很多学者都难以达到。

总而言之,辜鸿铭确实是一个“怪人”,但是他对中西文化的深入思考,在大轮廓上,有可以肯定和可贵的地方。他的思想,也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在晚清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文人,这些文人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遗留产物,有的人让人心痛,也有的人却让人非常的敬佩,其中有一个人物非常著名,他就是辜鸿铭,明确的来说,他应该算是一个晚清的遗老遗少,因为他一直都拖着一根辫子,并且走过了整个民国历史,但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封建顽固的人物,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学者,这又是为何呢?

要知道辜鸿铭在民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半反面教材,当年袁世凯时期他就站出来过,他认为共和体制有很多的漏洞,君主立宪制度和开明君主制度在当时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这种言论在现在人看来那自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辜鸿铭一直都在强调,过去的封建制度未必一无是处,而过去的文化也有自身的道理,在当时很多革命党人甚至连袁世凯都不怎么看得起这位老人家,但是他的狂妄是有一定道理的。

根据历史记载,辜鸿铭他一个人就懂7八个国家的语言,可以说他在八国联军面前完全可以一个人与之对讲都不需要翻译,更重要的是辜鸿铭他非常有国家气节,当年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他曾经谴责过自己的老领导张之栋,后来他又与李鸿章交恶,就是为了捍卫民族大义,甚至他与英国的大使一起交流,关于英国女王与中国慈禧女王的对比,并且不断地强调英国是侵略者,而中国是正义的一方。

当然了,辜鸿铭之所以这么偏激,却又被人所认可,并不是因为她保守封建,而是由于他能够在最复杂的情况下看到问题的根本,虽然大家一直都在传唱共和制度的好处,但辜鸿铭却一直都在强调,一定程度上的权力集中有一定的好处,同时也在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的条件下,不断的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辜鸿铭,他的人生就好像自己所说的一样,他的辫子只是挂在脑袋后面,但是自己的头脑非常的清醒,而其他的人,辫子都挂在心里面,其实没有摆脱封建余孽,所以,辜鸿铭是当时保守主义的代表,但他代表的还是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是表现的有些过于激烈,所以大家非常认可他,因此辜鸿铭可以说是晚清以来最优秀的一个大文人,虽然他看起来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但实际上早就把这一切看得很透彻的,毕竟无论是封建还是共和,更重要的是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辜鸿铭则一直都在强调这个事情,并且还附带强调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2个回答  2021-02-17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也自诩“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是实际上都是空皮囊,在小编看来,中国这一百多年来能够担得起“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盛名的人没有几个,辜鸿铭是其中一个,因为有了辜鸿铭,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就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西方人一度把辜鸿铭与印度的泰戈尔并称,认为他们俩都是东方学的代表性人物。一度有消息说他与泰戈尔曾经共同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但是最终泰戈尔获奖。辜鸿铭的出生也是非常中西合璧的,他是马来西亚华裔,母亲是葡萄牙人,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曾经在英国人的橡胶园里面担任总管,辜鸿铭因为自幼聪明伶俐,因而被英国老板认为义子,后来辜鸿铭被带到英国接受教育。24岁那年,辜鸿铭回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见到了中国洋务派士人马建忠,经过与马建忠的交谈,辜鸿铭深受影响,决定做真正的中国人。

1881年,因为偶然的机会,辜鸿铭来到中国,后来经人力荐,做了张之洞的幕僚,可以这样说,张之洞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辜鸿铭的影响,辜鸿铭做幕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张之洞订阅数十份外国报纸和几百种外国杂志。大大拓展了张之洞的视野,辜鸿铭先后跟随张之洞长达19年,在“长江教案”、“庚子国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都为中国人挽回了一定的面子,他也因此被西方人所熟悉。

清朝灭亡后,辜鸿铭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和王国维等人一样,留了辫子,在民国初年的几次复辟运动中,虽然参与程度不深,但是也的确留下了他的身影。

蔡元培主政北大后,辜鸿铭也被延聘到了北大,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等人辩论,为传统文化张目。

辜鸿铭后来留下了诸如“遗老”、“愚忠”、“怪杰”等一系列名号,多元、保守、博学就是他一生的印记。

辜鸿铭把中国古典经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其英文专著《中国人的精神》又被转译成德文、日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普编反映相当扎心,《纽约时报》更有评论:有史以来,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中国,最成功的有两位,第一位便是辜鸿铭。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授时,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轮番上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个挂一条辫子的老古董跟八国联军开骂也永远不会输,这一段子被郭德纲使用。

学生们没有评价错,辜鸿铭有一次在伦敦街头读报纸,故意拿倒,过路英人讥笑,这个笨蛋!辜鸿铭用标准的伦敦腔倒念如流,边念边叹气,这英语太简单,完全起不到锻炼大脑的作用嘛!

辜鸿铭在六国饭店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票价两块,梅老板当时的票价才一块二,即使这样,仍然高朋满座,一个大厅全是老外。

辜鸿铭有一段话,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许多世纪以来,我们中国唯我独尊的不以武力而用智慧管理国家,为什么现在会遭到你们这些白种人的轻视和欺凌呢?因为你们发明了枪,那是你们的优点。我们是赤手空拳的群众,你们能够把我们完全毁灭,你们只知道用你们那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却不晓得我们中国人有机械方面的天才,不晓得在这国度里有四万万世界上最务实最聪明的百姓。当黄种人会造和你们白种人一样的枪炮,而且和你们射的一样准时,你们将面临什么呢?你们喜欢枪弹,你们也将被枪弹判决!”

这一幕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辜鸿铭有理由在坟墓中微笑。

第3个回答  2021-02-16

清代咸丰皇帝年间,马来西亚槟榔屿(槟城州)一处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有个姓辜的南洋华人和他的洋人老婆喜得一子,取名汤生。汤生从小跟着英国橡胶园老板学习西方文化,十岁后前往欧洲读书。二十多岁后,汤生接触中国文化,为之震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沉浸于华夏国学,回国后更是潜心钻研,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大学者。他就是享誉中西方的民国怪才辜鸿铭(鸿铭是他的字)。

辜鸿铭虽然从小在西方文化熏陶中长大,后来却并不追捧西方,他有一颗纯粹而略带敏感的“中国心”。代左右,辜鸿铭发表了《论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国文化的高妙,又把西学批判一番。在德国等国家引起不小的轰动。

辜鸿铭

辜鸿铭特立独行。辛亥革命颠覆了朽败的满清后,辜鸿铭仍然留着辫子,并没有剪去的打算。后来在北京大学执教时,有学生取笑他的鞭子,他回敬了那句著名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精通多门外语,加上口才犀利,不管中国人还是洋人,想要找他挑事的无不败下阵来。

有一次在英国,辜鸿铭乘车出门,中途上了几个英国青年,见他身穿大褂留着辫子,顿时笑作一团。辜鸿铭不动声色,掏出报纸来故意颠倒着看。英国小青年大笑着说:看这白痴,不懂英语还看报纸,拿反了都不知道!辜鸿铭用纯正的英式英语怼了一句:“英语这玩意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就太没意思了!”几个小青年顿时张口结舌,笑容僵住。

民国名人画像,中间为辜鸿铭

在一次北洋政府的酒会上,辜鸿铭身边坐着一位美国女士。她看着辜鸿铭的打扮,觉得十分别扭。过了一会忍不住用英语问辜鸿铭:“like 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微笑点头没有说话。女的以为他不懂英语,面露得意之色。谁知不一会辜鸿铭上台发表演说,英语讲得流利而纯正,台下女士已经愣了。辜鸿铭不依不饶,下来故意用英语轻声问她:“like speech?(喜欢俺的演讲吗)”。美国女士羞惭得满面通红。

辜鸿铭性情暴躁,有时候看人不顺眼,便不分场合,用对方听不懂的拉丁文或者梵文大骂一通,骂得洋洋洒洒,最后来一句“告辞”,就扬长而去,留下一干人在风中凌乱。没办法,谁让他会九门外语呢。

辜鸿铭之所以进北大执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的。人们对辜鸿铭的学问那是没的说。但辜鸿铭后来却被北大学生联合驱逐,令人大跌眼镜。

蔡元培

第4个回答  2021-01-17

1857年,清代咸丰皇帝年间,马来西亚槟榔屿(槟城州)一处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有个姓辜的南洋华人和他的洋人老婆喜得一子,取名汤生。汤生从小跟着英国橡胶园老板学习西方文化,十岁后前往欧洲读书。二十多岁后,汤生接触中国文化,为之震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沉浸于华夏国学,回国后更是潜心钻研,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大学者。他就是享誉中西方的民国怪才辜鸿铭(鸿铭是他的字)。

辜鸿铭虽然从小在西方文化熏陶中长大,后来却并不追捧西方,他有一颗纯粹而略带敏感的“中国心”。1910年代左右,辜鸿铭发表了《论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国文化的高妙,又把西学批判一番。在德国等国家引起不小的轰动。

辜鸿铭

辜鸿铭特立独行。辛亥革命颠覆了朽败的满清后,辜鸿铭仍然留着辫子,并没有剪去的打算。后来在北京大学执教时,有学生取笑他的鞭子,他回敬了那句著名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精通多门外语,加上口才犀利,不管中国人还是洋人,想要找他挑事的无不败下阵来。

有一次在英国,辜鸿铭乘车出门,中途上了几个英国青年,见他身穿大褂留着辫子,顿时笑作一团。辜鸿铭不动声色,掏出报纸来故意颠倒着看。英国小青年大笑着说:看这白痴,不懂英语还看报纸,拿反了都不知道!辜鸿铭用纯正的英式英语怼了一句:“英语这玩意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就太没意思了!”几个小青年顿时张口结舌,笑容僵住。

民国名人画像,中间为辜鸿铭

在一次北洋政府的酒会上,辜鸿铭身边坐着一位美国女士。她看着辜鸿铭的打扮,觉得十分别扭。过了一会忍不住用英语问辜鸿铭:“like 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微笑点头没有说话。女的以为他不懂英语,面露得意之色。谁知不一会辜鸿铭上台发表演说,英语讲得流利而纯正,台下女士已经愣了。辜鸿铭不依不饶,下来故意用英语轻声问她:“like speech?(喜欢俺的演讲吗)”。美国女士羞惭得满面通红。

辜鸿铭性情暴躁,有时候看人不顺眼,便不分场合,用对方听不懂的拉丁文或者梵文大骂一通,骂得洋洋洒洒,最后来一句“告辞”,就扬长而去,留下一干人在风中凌乱。没办法,谁让他会九门外语呢。

辜鸿铭之所以进北大执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的。人们对辜鸿铭的学问那是没的说。但辜鸿铭后来却被北大学生联合驱逐,令人大跌眼镜。

蔡元培

事情的起因是辜鸿铭与他的学生罗家伦产生矛盾。罗家伦也很有名,1919年“五四运动”,他是学生领袖之一;后来担任国民党总统府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是上世纪著名的教育家。

一个是著名大学者,一个是稚嫩的学生,怎么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呢?起因在辜鸿铭。“五四运动”闹得国人皆知时候,辜鸿铭在一个英文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骂学生,说他们是野蛮人、暴徒。

不久北大学生看见了这份报纸,大家很生气。辜鸿铭讲课时候,罗家伦手拿报纸,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质问辜鸿铭,让他解释清楚。原话是:“辜先生,你作的《春秋大义》(又译为《中国人的精神》),我们读了都很佩服。你不会不知道春秋是主张‘内中国而外夷狄’的,你现在却在夷狄的报纸上,用夷狄的语言骂我们中国的学生,是何道理?”

年轻时的罗家伦

辜鸿铭与人舌战几乎没有败绩,这次却放水了,气得额头青筋跳动却说不出话来,只是拿手指着罗家伦 ,一连说了几个“你”字。气氛很是尴尬。

不料过了十分八分钟,同学们正在学习,辜鸿铭突然爆发了,他瞪着小罗大吼道:“当年,我连袁世凯都不怕,现在还会怕你!”这下轮到学生们愣了。

辜鸿铭对这次“屈辱”耿耿于怀,自此视罗家伦为眼中钉。后来经常在课堂上借机大骂罗家伦,说他“巧言令色”、“有违人伦”、甚至“畜生不如”。此时的辜鸿铭已经没有了为人师表的风范,那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哪里去了?

旧照,第二排是辜鸿铭和印度诗人泰戈尔

辜鸿铭还故意找茬,课堂上讲到难题,就点名让罗家伦回答,小罗答不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嘲讽痛骂。起初小罗一直在忍,后来一次实在忍不住了,罗家伦在课堂上与辜鸿铭对骂起来。辜鸿铭大怒,握拳猛砸讲桌,吼道:“闭嘴!你再不闭嘴,就是WPT!”罗家伦一时错愕,不解何意,也就闭嘴了。

事后罗家伦不忿,找到当时在北大执教的胡适,问他“WPT”什么意思,胡适精通英语,挠了半天后脑勺,也不明所以。罗家伦念念不忘,后来上课时,趁辜鸿铭心情不错,问说老师您骂的“WPT”什么意思呀?辜鸿铭得意地说,不懂了吧,“WPT”就是“王八蛋”嘛。学生哄堂大笑。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后,罗家伦联合北大学生,要求罢免辜鸿铭,校方顶不住学生压力,与辜鸿铭商议,辜鸿铭随即离开北大。

细究辜鸿铭言语举动大失风度的原因,个人认为应该与晚清权臣张之洞有关。为什么这么说?

张之洞

辜鸿铭回国后,各界社会名流都对他大加推崇。188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担任府中翻译,给了他很高的礼遇。辜鸿铭从那时起就成为铁杆的“保皇派”,从他痛骂袁世凯的文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他留辫子的原因。

以罗家伦为代表的学生拥护革新,碰上辜鸿铭这死硬的“保皇派”,势必会产生重大矛盾。由于张之洞的器重,加上他已有的声望,辜鸿铭实际上非常自负。与平辈人争执还好说,被学生当众指责,自己又不占理,所以心底深处的凡人性情就爆发了。饱学中西方文化的民国怪才居然不能免俗,也甚为罕见。

参阅书目:《辜鸿铭先生评传》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