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按规定生育三孩,享额外生育奖励假 30 天,配偶享受陪产假15 天,会对生育率有影响吗 ?

8月4日,“北京12345”援引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称:经核实,5月31日(含)后按规定生育三孩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30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会对生育率有影响吗 ?

第1个回答  2021-08-18
生育三孩,产妇奖励假期30天,配偶奖励陪产假15天,这项奖励政策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生育三孩的积极性。……毕竟这是一项奖励政策。只要是奖励,就有正向激励作用,然后那些有生三孩意愿的人更加坚定信心。
因此,这项奖励政策肯定有积极作用。
但是,这项奖励政策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养育一个孩子,耗费的时间精力,是要用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来计算的。这是一项巨大的付出。……单单那30天、15天的假期,作用是很小的。……对于不想生三孩的来说,就是给他一年的假期,他也不一定想生三孩。……所以,这项措施确实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它还不足以使得那些不想生三孩的人改主意……
aqui te amo。
第2个回答  2021-08-18
北京出台政策,鼓励人民生育
对于生育三胎的家庭,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可以享受除正常产假之外的额外生育奖励假30天,配偶还享受陪产假15天
各部门都要为生育三胎的家庭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和鼓励支持
这样的政策,对于生育率肯定是还有一些影响的
毕竟中国计划生育那么多年了
人口福利,也让中国感受到了提高生育率的必要了
国家鼓励二胎和三胎
之所以会有更多的福利
是因为
计划生育之后,放开生育政策以后,并没有专家们想象的人口增长态势
人民已经感受到了生养孩子的不容易
孩子的生养成本提高了
社会的各方面福利,对于老年人的保障更多了
让人民不再觉得养儿防老了
自己的幸福生活更重要了
生养孩子,心力体力劳力,都会很累的
孩子少的,幸福指数可能更高
所以,有很多条件不太好的年轻人
就不敢也不那么愿意生养更多的孩子了
国家的各种激励和福利
可能会激发一部分人去生育孩子
现在,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了
按这样,三胎可能也会渐渐普及的
第3个回答  2021-08-18
答:我们认为北京制定出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与规定,这个是大利好的事情啊!
我们觉得这样的规定,对中国的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也不会很大的。
因为当前的生活成本高,房子、车子等方面的费用压力山大,许多的育龄妇女都感觉只生育一孩子的,各种各样的压力都过大的啦。即使想要生育二孩、三孩的,但是实际上又不敢生育。因为如今抚养子女费用大,他们都没有能力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条件的,所以说,干脆就不再生育多胎了。
因为政府的补助与奖励的资金毕竟是远远不够开支的。
第4个回答  2021-08-18
个人觉得三胎政策目前适合“有钱人”。一般家庭不太适合拼三胎。
第一,经济压力巨大。把孩子生下来,不能只生不养吧,所以面对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何况还是三个孩子。没有点儿底儿的真的不敢生。
第二,个人精力问题。孩子是生了,但是需要人帮忙照顾的。丈夫肯定不可能,还要出去赚钱。那么老人呢?之前的两个孩子已经耗尽他们的体力,不保证他们还有精力再照顾第三个。
第三,妈妈的身体是否可以承受呢?有些女性身体条件不允许再生孩子了,但是还在拼,后果可想而知。身体是自己的,还是量力而行的好。
至于享受生育奖励假期,这个诱惑真的不大。
第5个回答  2021-08-18
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

3、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

5、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6、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7、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8、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9、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10、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