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内涵是团圆,意义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1、中秋节的内涵
从明朝开始,中秋节被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因此,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团圆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人们希冀的生活目标,是国人特别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及其节令食品月饼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长期的民俗活动与文化传承中,建构起人们以“家”为核心的团圆意识。
2、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节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一个因月亮而生的节日。早在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遥望浩瀚天空的一轮明月时,不免对于月中的奇妙影像产生一些神奇的联想,进而形成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嫦娥奔月”神话。
“嫦娥奔月”融美月、美人、美景于一体,是人类以原始思维对月亮美好想象的结果。这一传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也直接促进了中秋这一岁时节日的形成,给节日笼罩上迷人而瑰丽的光彩,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不过,中秋节真正的源头却是我国古代的秋祀祭月。在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天气密切相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为祈求五谷丰登,人们往往要祭祀土地神,春天播种时有“春祈”习俗,待到秋季谷物成熟报告丰收时就有“秋报”习俗。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中,就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经学家韦昭注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这其中的“夕月”就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仪式。
由此可见,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秋分拜月、祭月的礼制,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对月亮的崇拜,也体现出中国历法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的智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