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烧,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川崎氏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多数人可能没听过「川崎氏症」,可是却是小樱妈妈的梦魇。回想起当时,才 3岁的小樱一直在发烧,食欲、活动力极差,整个嘴唇干裂红肿,眼睛也红通通的。因为极不舒服,所以小樱哭闹不停,于是妈妈带着小樱来到儿科检查。医师看看口腔喉咙、摸摸脖子,再翻开衣服检查身体、连手掌脚掌也不放过。

儿科医师告诉小樱的妈妈:「需要抽血看看,也得排个心脏超音波,这可能是川崎氏症。」妈妈整个傻眼了,因为这个名词太陌生了,从未听过,却出现在小樱的身上。


什么是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  KD,或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川崎症、川崎病)此病是由日本儿科医师川崎于西元1961年发现,并于西元1967年首先提出报告,其病变多出现在皮肤﹑结膜、口腔﹑颈部淋巴腺等部位,故称之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现在医师都称之为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是一种多系统血管发炎症候群,目前造成的原因仍未明。可能是某种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全身各器官血管发炎。至于感染的病原体为何,尚不清楚。 

世界各地皆有川崎氏症病例,但以亚洲地区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日本。好发于 5岁以下的幼童,2岁以下占约 50 %,4岁以下约占 80 %。男女比率为 1.5比 1。家族倾向为 3 %。季节分布不明显。


川崎氏症使血管发炎、受损

川崎氏症是身体中型血管出现严重发炎反应,特别是冠状动脉。血管壁会被发炎细胞浸润,并造成血管平滑肌及内皮水肿,构造遭到破坏,而产生血管扩张或形成动脉瘤,且日后较容易引起血栓、钙化以及动脉狭窄。


要如何诊断川崎氏症?

持续发烧超过 5天,外加以下 4 - 5项症状,即可确诊是川崎氏症。 

● 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 

● 口腔黏膜红肿干裂发炎、 舌头表面像草莓

● 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变(单侧或双侧,直径大于1.5公分)

● 四肢末端充血浮肿与脱皮

● 多型性皮肤红疹 

除了诊断标准要件所含的临床表现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临床特征,包括躁动、虹彩炎、呕吐、腹泻、腹部疼痛、胆囊水肿、肝炎、尿道炎、关节痛、无菌性脑膜炎、动脉瘤形成以及心脏衰竭等现象。 

而在台湾,还可以多检查病童手臂的卡介苗接种处是否有红肿。因为 川崎氏症病童有相当大的比例会出现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 。 

有些病童疑似是川崎氏症,但又无法完全符合诊断条件者,我们将之称为「非典型川崎氏症」,大约占全部川崎氏症的 15%。若遇非典型川崎症可以配合辅助性的诊断指标来加以诊断:

● 白血球增多

● 贫血

● 血小板增多

● 肝功能指数(GOT、GPT)上升

● 红血球沈降速率(ESR)和C-reactive protein(CRP)发炎指数上升

● 尿液检查可能有无菌脓尿或蛋白尿 

考虑到川崎氏症的诊断后,就必须作心脏超音波检查,以确认有无心脏血管病变。 

侵犯心脏血管系统是川崎氏症病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期会引起心肌炎、心外膜炎、心收缩力下降与心衰竭。在病发后一到两星期内约有 20 - 25 % 的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瘤,较易引起血栓、钙化、动脉狭窄的危险。


川崎氏症要怎么治疗?

川崎氏症的症状会慢慢消失,如果没有引起心脏血管并发症的话,川崎氏症是不会造成伤害与威胁。而治疗的目的就是在避免造成心脏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 阿斯匹灵 (80-100 mg/kg/day),一天分四次给与,合并使用高剂量 免疫球蛋白 (IVIG 2 g/kg )。


阿斯匹灵

关于高剂量阿斯匹灵给予的时间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医学中心会在退烧后 48 - 72小时降低阿斯匹灵使用剂量。有些医师则选择继续使用,直到病程的第 14天。 

当高剂量的阿斯匹灵停止使用后,会开始投与低剂量阿斯匹灵(3-5 mg/kg/day),需持续使用直到确认没有冠状动脉病变,或至少服用至发病后 6至 8周。对于有产生冠状动脉异常的病童,阿斯匹灵就可能会长期使用,或直至心脏血管检查正常为止。 

也有一些医师偏向不使用高剂量之阿斯匹灵,只于恢复期使用低剂量阿斯匹灵,发现治疗效果相同。


免疫球蛋白

急性期给予免疫球蛋白是确定能减少冠状动脉病变。虽然作用原理并不清楚,但免疫球蛋白具有全身抗发炎反应之作用。可能的机转包含调节细胞激素产生、中和病原体或细菌之超抗原、抑制抗体形成、提供抗自体属性(anti-idiotypic) 抗体和增加 T抑制细胞活性等。

在发烧 10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IVIG 2 g/kg)单次静脉注射,如果在发烧 7天内使用会更佳。但在发烧未满 5天就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并不会更能防止心脏后遗症发生,且可能会增加需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机会。

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大部分病童会完全退烧。但约有 10 % 病童则还有发烧的情形,一般建议再次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

若错过早期诊断及黄金 10天的治疗时期,或已出现动脉瘤和仍有全身性发炎反应,也应该使用免疫球蛋白。 

在以往未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病童,约有 20 - 25 %的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在静脉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下,已经大大的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但仍有 3 - 10 %的病人会留下冠状动脉的后遗症。


若有并发症,务必追踪治疗

长期追踪可依据其冠状动脉变化而有不同的建议。若患者无合并冠状动脉异常或异常已消失,无须长期服用阿斯匹灵或限制活动。若合并小型冠状动脉瘤,须长期使用低剂量阿斯匹灵。若合并小多处或大型冠状动脉瘤,须长期使用低剂量阿斯匹灵,且限制激烈活动。


把结论记起来

● 儿童发烧超过 5天,一定要带去给儿科医师检查,以确认有无川崎氏症的可能。

● 及早确认、及早治疗川崎氏症,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瘤发生的机会。

● 后续追踪以心脏超音波为主要工具,务必听从儿童心脏科医师指示,按时服药、定时回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