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为什么留在大城市?

如题所述

、“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今天早上打开手机,我看到远在北京的表哥昨天半夜三点给我发的微信:
“家里又打电话催我回家了,可是我不想考公务员每个月就只拿那么一点工资。”
“家乡发展那么落后,我已经习惯北京的生活节奏了。”
“我妈说我在北京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不如回家。”
表哥已经去了北京三年了,说是出去闯荡一番回来给家里做点贡献,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表哥还只是一个只租得起一个月3000块的小房间的苦逼程序猿。
家里想让他回家,他说他不愿意回到那个发展滞后的小城市。
看着他的倾诉,我沉默了良久,想起《奇葩说》的一个经典辩题,“大城床 OR 小城房”。
你是愿意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呢?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问你更愿意生活在压力很大的大城市,还是相对轻松的小城市。
其实,当初看这一集的时候我是一个坚定的“小城房”党,因为我很喜欢我的家乡,它是一个南方小城,风景好,节奏慢,生活美滋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房价飞涨的年代里,我只要贷个款也是可以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的。
但几年过去了,如果再让我选,我绝对会选择“大城床”。
二、年轻人,为什么我劝你选择“大城床”
每年毕业季,都会有几百万人面临着这个选择:是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这个问题对我们这种来自小城市的年轻人尤为扎心。
现在,如果让我选,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城床”。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大城市里充满机遇
相比小城市,我不得不承认大城市更加多元,这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在《奇葩说》中有辩手说:“我们总觉得只要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是真金,你摆在地摊上你就只能卖出一个地摊货的价格;如果你是镀金,你放在商场里,你也能卖出真金的价格。”
是啊,只要走入大城市,我就成功了一半了。
我有个远房叔叔,只有初中学历,但在十年前决定离开家乡,去到了深圳闯荡,大城市的节奏完全改造了他,深圳遍地的商机也给了他重塑自我的机会。
这座城市的人们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影响了他,叔叔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最后还白手起家创业了。
如今他已经在深圳开了一家电子配件生产公司,成了一个小老板。

至于我自己,如果现在我生活在我的家乡,那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喜欢的新媒体运营岗位。
我可能就只 是个月薪三千块的文员,过着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每天混吃等死,毫无成就感。
大城市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买不起房的压力。
(2)大城市会赋予你更宽广的人生格局
董卿说过:“你的思维和眼界,决定了你的格局!”
眼界决定了你的格局,而环境决定了你的眼界。
生活在小城市的我,或许不受996的困扰,但我的人生也被局限在了单位,菜场和家这条线上。
这种养老生活很舒服,但不适合需要奋斗的我。
毕竟,在见过了大城市的飞速发展滞后以后,我很难安心待在小城市的一隅每天做重复的文书工作。
大城市的运转,需要百万个年轻人的奋斗来带动,而我愿意在该奋斗的年纪,成为这个大系统中的螺丝钉。
就像艾米丽·狄金森写的那首小诗说的那样: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倒不是说小城市就黑暗,但大城市的确让几年前的我眼前一亮。
在大城市中,你可以看到更多样化的生活以及更精彩的人生。
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大城市就像是巨人的肩膀,我们可以更加开阔自己的格局,而不会像井底之蛙那样讲自己的人生囿于一方小小的天空。
(3)大城市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老赵,我的高中同学,前年某警校毕业,今年她爸就找关系把她调进了我们家乡的警察局。
刚入职的时候,她开心的不得了,因为跟自己专业对口,而且离家近,生活成本很低。
但是,这才刚过不到一年她就怨声载道。
“当初局里其实不愿意收我,因为我是女生。我爸好说歹说把我弄进去了,结果他们把我调到办公室做文案,从来不让我出警。”
“虽然我刚进局里没多久,但基本上我已经摸清晋升门道了,靠实力是不用想了,得排资论辈和靠关系,唉...”
“还有,我妈居然已经开始给我张罗相亲了,我真的受不了了,一定要找个机会搬出去住,不然迟早被他们烦死。”
老赵说她真的很怀念当初在大城市实习的时候,办公室里不止她一个女警,也没有死气沉沉的味道,她会有机会靠实力晋升,说不定未来还有当局长的机会。
而不是像现在,穿着警服,对着电脑发呆。
我很心疼老赵的经历,当初那么一个心怀抱负的女孩子居然被现实打压成这样。
可这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小城市的痛点之一:那些心照不宣的排资论辈,裙带关系和性别歧视。
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外地来到北京上大学的男生,下车说的第一句话是:“北京可真好啊!”
是啊谁不觉得大城市好呢?她海纳百川,容纳了形形色色的人。
“北京是一座提到梦想不会被嘲笑的城市。”
那些奔波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是怀揣着梦想在努力奋斗。提到梦想,他们也不会觉得遥不可及。
只要肯努力,北京就是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大城市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所有的一切都会在这里上演。
她多元,包容,她让每一种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三、写在最后
虽然,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痛点,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每天都在负重前行,可能在小城市他们会活得更自在更轻松,但至少现在,他们拥有为未来奋斗一次的权利。

年轻就是用来折腾的,不去试一试怎么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0
每次回家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是我也知道真的回不去了。
家乡有父母的陪伴,有童年、少年时的回忆,慢悠悠的生活节奏,熟悉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特别是对在大城市里充当螺丝钉的我们。但是,真的回不去了。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国外生活的人不愿意回来,并非每个在国外生活的人都混得很滋润,但只要在外生活了几年以后,很少听说有人回国发展,因为回来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些行业大拿想回国开创事业的人除外。
1、大城市能给了你什么?较高的薪酬,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就业机会,实现梦想的机会。虽然在大城市也是有背景、有关系的人走得更快、更远,但始终还是有些机会让你实现梦想,这个梦想未必远大,可能只是一、两套房,几十万的家庭年收入,但这些足以支持你支撑小家发展了。
2、家乡能给你什么?饱满的精神价值之外,只有有限的工作机会,过年时回家可以短暂享受一下温暖的氛围,时间久了,你在熟人社会中,距离感消失可能会让你备感压抑,除非你家庭是当地有身份、有地位的家族,那样你会如鱼得水,成功的可能性会远远大于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即使当个科级干部也会活得蛮滋润。
3、结论。如果只是平头百姓,通过读书走出老家的,还是建议在大城市拼搏一下,小康家庭还是可能的。如果是老家有头有脸的背景,则可进可退,进则在家庭的支持下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比如先给你买套房子或付个首付,退也能游刃有余,在老家谋取个公医师之类的工作,也会幸福感较高,收入或许比不上大城市,但小地方的消费也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