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少儿多动症 少儿多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我们知道,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巴西5.8%。近年来,我国各地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约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哈尔滨6.9%、吉林10.8%、合肥10.6%、湖南7.3%、广州1.3%。综合国内7项大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31%-5.83%。目前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3%-6%。粗略估计,我国约有1461-1979万的多动症患儿! 少儿多动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已引起了广大家长、老师、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患了多动症后,尤其是重症或有共病的患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多动症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 多动症多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更甚的是,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症状标准: 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只是好动? 〈1〉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无一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损症状。而好动的孩子做他所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地去做,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他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 〈2〉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多功症患儿的行动常呈冲动式、杂乱,有始无终。 〈3〉自制能力: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专家提示 六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诊断为多动症,当然0-6岁的阶段孩子有一些细节也可以提醒家长提早关注。多动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而他们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另外,多动症还可细分为三种情况:极度活跃型、粗心大意型和两者的结合型。而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会出现极度活跃的状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治疗是必要的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是必要的。通过治疗帮助孩子解决不善于结交朋友的问题、缺乏自信心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孩子的组织能力。由于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所以最好让多动症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治疗。 编辑本段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 (1)注意障碍 (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二是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 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编辑本段如何自测儿童多动症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7~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钟,10~12岁不足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3、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 4、经常在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就转去做另一件事,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例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等); 7、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他学习用具); 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 10、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 11、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地方经常离开座位(包括在家做作业等); 1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坐不住的感觉); 1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14、经常忙忙碌碌,精力充沛; 15、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16、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17、很难按顺序等待(例如排队、比赛或其他集体活动); 18、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例如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专家指出,1~9条属于注意缺陷,如果孩子满足注意缺陷症状中的6条或以上,则属于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型;10~18条属于多动冲动,如果孩子满足多动冲动症状中的6条或以上,则属于儿童多动症,多动冲动型;如果同时满足上面两种情况,则属于儿童多动症,混合型。 编辑本段多动症的发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一位儿童精神病学家在研究儿童多动症时发现,含水杨酸盐和某些附加物质的食品,可使那些有遗传素质的儿童产生多动症。他做了尝试,给有多动症的患儿限制吃含甲基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还限制在食物中加入胡椒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黄等食用色素。4个星期后,有48%的患儿多动症状消失,在恢复原来的饮食后,多动症状又重新出现。 另一位学者对31名患儿作了人工色素和调味品出现阳性反应,他对其中15人采用上述饮食疗法,结果14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因此,科学家建议,有遗传素质的多动症儿童,不宜服水杨酸盐类药品,不吃或少吃含水杨酸盐较多的食物,食品中少加调味品。 澳大利亚的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多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酪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引起P-甲酚增高主要有几种情况:(1)饮食中酪氨酸摄入增加;(2)有轻度吸收不良综合症;(3)肠道微生物代谢活动异常。因此,有多动症的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护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尤其重要的是避免大量食用富含酪氨酸的食品,对乳类及乳制品。 铅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也有影响。多动症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器,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和含铅量高的食物,如贝类、大红虾、向日葵、莴苣、甘蓝,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也不要饮用酒精类饮料,因酒精生产过程中最易受铅污染,酒精进入体内还会促进消化道对铅的吸收。 饮食中铁的缺乏,会引起大脑酶功能的紊乱,影响患儿情绪,加重多动症症状。烟碱酸缺乏、贫血和体内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影响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所以,适当进食肉类和动物肝,增加铁和其他各营养素的摄入,会有助于减轻患儿的多动症状。 合理的搭配孩子饮食能有效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营养均衡才是健康饮食的首选。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