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什么之一 谁同前 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维克多•é›¨æžœ(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主要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与1901年,但雨果死于1885年,所以尽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可还是无缘诺贝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泰戈尔在访问中国时,曾经高瞻远瞩地说:“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1956年,在泰戈尔访华32年之后,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在泰戈尔亲手创办的加尔各答国际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时,他非常动情地说:“来到这个学术中心,不能不令人想起这个大学的创办人,印度的伟大爱国诗人泰戈尔。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对泰戈尔抱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怀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1]。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堂吉诃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书中堂吉诃德在游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抨击教会的专横,揭示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从桑丘,是西方古典文学中的两个典型形象。除此之外,他还于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优秀短篇小说的《惩恶扬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爱情故事,有社会风俗的描写,也有一些哲学议论。书中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西班牙下层民众生活的贫困,肯定人性与个性自由,对社会的不公正发出了愤怒的抗议。这些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短篇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古代作家如公元前 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 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肯定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已遗失的古代史诗,也曾有人说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后人的拟作。有一篇已经失传的讽刺诗和一篇现存的《蛙鼠之战》,据说也是荷马写的,但前者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话作为根据,后者则已证明为公元前 4世纪的一篇拟作。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始祖,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诗史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å¹´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å¹´6月18日卒于莫斯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著名散文诗《海燕》,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革命导师列宁是高尔基的良师益友。列宁不断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德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主要作品:意大利出品的欧元上的但丁像但丁的著名作品有: 爱情诗歌《新生》 哲学诗歌《宴会》 抒情诗《诗句集》 长诗《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语论》 政论文《王国论》 拉丁文诗歌《牧歌》 ,以及记事集《书信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其创作大致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作有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现代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晚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复活》,创作极其丰富多产.
托尔斯泰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然而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鲁迅(又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歌德出生于1749年8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对世界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各国文艺界都举行纪念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