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如题所述

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审美情趣。

学生的审美教育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生活,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游览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中美的存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景象,如花朵五颜六色丰富的色彩,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如同小女孩儿穿着绿色的长裙在翩翩起舞。

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特征的了解去领悟大自然的美感意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风俗人情,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如《我的家乡》等与自然社会有关的课业内容,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如过年时逛庙会、放烟火、踩高跷等家乡特有的风俗。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去发现自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并从中学会欣赏美,进而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学生要将外在美和内在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表里如一,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对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情感、想像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以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审美情趣的意义

一定的艺术思潮和一定的审美理想正是通过对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影响,作用于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制约着他们审美发展的方向。所以,认识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们只有将某物征服才会觉得某物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是人类征服力的表现。因而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们战胜自我,征服了山水才会赞美山水,当人大声赞美自身是就征服了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3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审美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了,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激发,关键是教师要把审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或语言进行传授,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课业有关的儿歌、童谣、故事或编排一些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给学生上《吹泡泡》这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游戏教学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引导学生做吹泡泡的游戏,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在阳光的照射下,透明的泡泡呈现出的颜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吹泡泡的动作,在作画时,学生们抓住吹泡泡动作的特点把形象画得生动、逼真,同时在给泡泡涂色时,色彩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只涂单一的颜色。在欢快热烈的游戏氛围中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引导学生欣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俄罗斯杰出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美术不仅交流感情而且也交流思想,欣赏的过程不仅仅是以愉快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不仅多角度地学习和认识了自然的美和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而且通过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还能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的能力和掌握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文明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美术欣赏可以是专题欣赏,也可以是进行随堂欣赏,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画展。教师引导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美术作品中的造型与色彩。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结束后,教师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由于学生的审美经验不足,容易在欣赏过程中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做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向正确的审美方向发展。例如在欣赏凡·高的《星月夜》,我先向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画时的第一印象和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与画面有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我把有关作家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画面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中,对于作品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做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并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美,并学会欣赏美。

学生的审美教育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生活,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游览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中美的存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景象,如花朵五颜六色丰富的色彩,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如同小女孩儿穿着绿色的长裙在翩翩起舞。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特征的了解去领悟大自然的美感意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风俗人情,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如《我的家乡》等与自然社会有关的课业内容,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如过年时逛庙会、放烟火、踩高跷等家乡特有的风俗。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去发现自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并从中学会欣赏美,进而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学生要将外在美和内在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表里如一,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对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情感、想像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以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7
(1)参观画展,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趣。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它不仅让我们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观察校园里的花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车辆、人群等!

(3)欣赏美术作品,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欣赏引向深入。
第3个回答  2022-02-24
1.
加强美术方面的训练,如阅读美术类书籍和美术作品;
2.
多进行审美方面的活动,如看画展、音乐剧、时装走秀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