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后用尿淋起什么作用啊?

有地方的人受伤后直接用尿淋!这是什么原因啊!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以尿液内有大量细菌繁殖,引起尿路炎症,并以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状等为临床特点。淋证是由肾虚,膀胱湿热为主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尿道不利,排尿不畅的一类病症。淋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或伴有血尿,或伴有尿浊,或排出砂石等。因此,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的范畴。然而,尿路感染与淋证又不完全相同。尿路感染有的有临床症状,有的则无临床表现。淋证又有热、石、气、血、膏、劳之分,凡有尿路刺激症状,除非特异性尿路感染之外,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膀胱癌、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均属淋证的范畴。因此,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热淋、血淋及劳淋的范畴。
1)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主要病因病机如下:
1.膀胱湿热
感于外者多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窍上犯膀胱,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下注小肠,传入膀胱。生于内者,多因过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
2.肝胆湿热
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胆失通利,肝胆郁热,久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循经下注膀胱,酿生湿热,发为本病。
3.三焦湿热
夏秋之交,湿热邪盛,侵袭机体,湿热之邪困阻三焦,气机不利,发为本病;或湿热伤中,中焦不运,升降失司,浊阴不降,下焦不利,湿热内郁,发为本病。
4.脾肾气虚
淋证日久,过服寒凉,伤中败胃,或劳倦过度,损伤脾土,或膀胱湿热久蕴,内伤于肾,致脾肾气虚,脾不运化,肾失开阖,水道不利,湿浊留恋不去,则淋沥不已,时作时止。
5.肝肾阴虚
湿热久蕴,或渗湿利尿太过,伤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阴虚而湿热留恋,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淋沥不已;或阴虚火旺,虚火灼络,络伤血溢,则血随溺出。
6.气阴两虚
淋病治不得法,显证虽去,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暗耗气阴;若清利太过,湿热虽去,但正气受伤;或失治,久病不愈,湿热不除,气阴两伤。
总之,本病的病因以湿热为主,其病理损害有两大特点:一是湿热贯穿病程的始终;二是湿热壅塞气机,阻碍气化。本病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肺有关,病初多为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如何辩证治疗急性期尿路感染?
急性期,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浊,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
1.膀胱湿热
主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取滑石、石韦、蒲公英各30克,车前草15克,瞿麦、篇蓄、山栀、灯心草各10克,木通、大黄(后入)、生甘草各6克。
2.肝胆郁热
主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用车前子、当归各15克,柴胡、泽泻、生地各12克,龙胆草、山栀、黄芩各10克,木通、甘草各6克。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取生薏苡仁、飞滑石各30克,白蔻仁、制半夏各12克,杏仁、厚朴各10克,竹叶9克,白通草6克。
3)如何辨证治疗缓解期的尿路感染?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主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自拟方)。
取薏苡仁、石韦各30克,党参、黄芪、山药、茯苓、枸杞、车前子(布包)各15克,菟丝子12克,甘草3克。
2.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