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是囤积症,在人类心理学的概念里有一个叫做囤积症的词,既无限的保存东西的特性(可以是盒子等实物,也可以是电子书等虚拟物质),是一种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深入剖析了囤积症这种普遍现象。
而这种行为当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对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威胁,或带来严重的抑郁时,囤积就成了紊乱。单纯地收集或拥有大量物品不叫囤积。为什么会有囤积的习惯呢?因为这种恶习曾经带给我们好处,舒缓了我们紧绷的神经,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的因素:囤积会带来安全感的本能,根据进化心理学的假设,我们更容易对危险信息的察觉而改变行为,囤货意味着一种“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的有备无患的心理,满足了我们追求安全的需求。
有本叫做你体内的囤积欲的书曾提到过一个概念就提到了这一点,就是在现代社会当中,由于人内心的不安全感、不稳定感时刻地笼罩着我们,所以我们就会非常自然地,有时候甚至是近乎强迫症似的去囤积一些东西。而有的人却是因为念旧,有的物品起到维系感情的作用,跟重要的人物、地点或事件有关。
这种套路在影视剧里屡见不鲜。也许是初恋送给你的一件物品,让你情愫萌生,以后看到类似的东西都会有收集的习惯。还有就是转移内疚的情绪,小说《女心理师》中有个咨询者,是个精明的老太太,做过官,有收集洋娃娃的习惯,共囤积了101个洋娃娃。经过心理咨询师贺顿的层层诱导后发现,每个洋娃娃都代表老太太曾经的批斗对象,潜意识中她对他们很内疚,这种情绪却无法转移。
上一期《花花万物》采访了张嘉倪和买超夫妇,中间有一段买超带大家参观自家的片段,让三爷看得还挺带劲,感觉比一般的翻翻明星家有什么有意思很多。
夫妻二人一人一个洗手台,旁边放着自己个人的洗漱用品,这个设计好棒啊。
全是买完就直接囤起来的全新品。张嘉倪解释说“还没有来得及用”。(三爷发出哀嚎,也是我!)最后结果是啥,过期呗。如果囤货无法避免(现有消费环境下我觉得很难,而且确实一点囤货都无不太安心),那至少“不囤货清单”内的这些最好不囤或少囤。
NO.1 抗氧化类
这一项是三爷扔得最多,扔得货值最高的,甚至有很多都是开封后没用几次就被扔掉的。原因很简单,最容易“变质”。所以你囤抗氧化产品,往后就是效果越来越差,贬值得厉害,最好的办法就是随用随买,一直用比较新鲜的。
开封后也记得要持续尽快用完,绝对不要用两天换别的用用,然后拖好久才用完。也千万别说到手我先试一下,然后再放一边以后用。只要开封了,就一次性、持续的、足量的用完吧。
p.s.可能有人会问安瓶可以囤不。安瓶也是一样的,很少但也还是会有缓慢失活的问题,相对来说没那么严格,但也别囤太多。
NO.2 精华
不建议囤较多的精华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精华通常也都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肯定不如最新鲜的好用。二是因为精华类,是最容易产生购买冲动的。
NO.3 防晒
不囤防晒的理由就更简单了,更新换代太快。我们爱用的日系防晒,基本都是一年一出新或者升级。一般来说,防晒3、4月的时候开始上新,到隔年同期又会换代,所以最多囤半年的量还算ok,中途陆续你还会看到别的爆款想买,差不多一年的防晒量就备齐了,第二年差不多刚好用新品。
总结一句话就是,囤货易浪费,钱包有压力,囤货请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