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央行扩大货币供应量,通过哪些传递机制影响总需求和产出?在哪些情况下该政可能失效?

如题所述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在于外汇市场上存在人民币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就是说很多人用人民币来购买外币,所以人民币就贬值了。而外币是在央行存着,所以也就是说人民币大量回流央行,这也就意味着基础货币减少了,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以倍数减少。
而对于货币政策的选择,这个就比较难说了。因为,不同的角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选择。
如果是站在央行想要稳定人民币币值的角度出发,那么其将选择一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国内需求减少(根据凯恩斯模型),也就在四部门模型下,进口减少,也就是使得外币需求下降。而且,由于货币紧缩,使得国内通胀率大为下降,在人民币名义汇率已贬值的情况下,实际汇率可能贬值更多,从而会进一步导致进口减少并促进出口增加(假定一般国家均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顺差或者逆差大幅降低,也就自然稳定币值了。
不过,就现实而言,一般国家(出口导向型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这有利于扩大出口而拉动GDP增长,因而央行可能不会做出货币政策反应,甚至进一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抵消之前所述的货币供给减少而导致的国内总需求的减少的负面效应,从而保证经济增长得以持续。
综述:前者是以国际贸易平衡为目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后者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