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科学探索》的读书笔记????????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随便是那个期的
也可以是《天文爱好者》 《科普文摘》 《科普天地》 《大自然探索》 《知识窗》 《奥秘》
或科普书籍(浅显易懂,小学生读物也可以)

  让“科学探索者”带你探索科学

  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事业的确成就辉煌。可是,同先进国家到底有多少差距仍然不太清楚,到底美国科学传播的书什么样?好了,现在有了,这就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翻译出版的“科学探索者”丛书。这套书是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被二十多个国家选用。显然,对于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莫大的参考价值。

  这套书共十五本,涉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这些书最突出
  之处是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在《环境科学》那册中谈道,人们都知道澳洲产袋鼠、桉树和树袋熊,为什么在欧洲见不到?这是十分自然的问题,这就涉及生物地理学和大陆漂移说。书中提出两个问题:生物的散布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会限制物种的分布?这就使有兴趣的读者主动地去阅读、去学习、去探索这种十分前沿的问题,每一册书中都有许多课题,要求读者自己动手去做,显然,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要比死记硬背现成结论好得多。

  经过长期的科普实践,现在可以说对某些看法有一定的认同,那就是科普不只是普及科学知识。正如《院士科普》的封底上写的,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遗憾的是,论述科学精神的书和文章很多,可是见仁见智,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认识,不管怎样,我以为其中主要是探索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这两点在这套书中的确贯彻得很好,告诉读者科学和科学家并不神秘,离你并不远。每一册前面都有一个还不曾见诸媒体的故事。说老实话,很多故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天文学》开篇讲的是珍妮·露搜寻彗星之家的故事,她出生在越南,十二岁时长途跋涉到美国。在访谈中她描述了在五年中一夜又一夜地工作,最终在1992年发现柯伊伯带的过程。《声和光》的开篇讲的是达丹对声震的探索,声震是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巨大声响。正因为如此,至今美国不允许超音速飞机进行商业飞行。达丹博士研究声震的产生以及如何减少声震的强度,书中告诉读者,这并不神秘,你也可以自己试。《从细菌到植物》的开篇是辛迪·弗莱德曼博士研究沙门氏菌在美国的一次传染。《细胞的遗憾》的开篇讲的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女性如何开创性地创造这个伟业的。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她第一个用基因工程产生人的胰岛素。《环境科学》的开篇讲的是一位黑人生物学家保护沙漠野生动物的故事。仔细阅读这五位科学家的故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女性、亚裔、拉美裔、黑人,他们都靠执著探索和诚实劳动取得成就。也许差距就在这里!《化学反应》开篇的科学家很幸运,他研究臭氧层,并在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

  现在人人都是专家,科普也各得其所,不越雷池一步。“科学探索者”可不管那一套,数、理、化、天、地、生一起上。在《环境科学》这一册中,研究生物种群的地方用到数学,有的很简单,有的就不一定,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前沿的问题,例如如何估计一个区域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以及各种种群此消彼长之间的关系。在《细胞的遗传》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想生孩子的夫妇可以去找遗传学顾问和医生咨询,估算他们的孩子患有某种遗传病的概率”,这种数学问题虽不太难,却是学到手的活生生的数学。尤其重要的是科学和社会、科学和人文的交叉。欧洲近亲通婚,造成一些遗传疾病在王族中传播。《天文学》在链接的小栏目中,提到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共分七段: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没有冥王星,因为他发表这部组曲时,冥王星还未发现。冥王星到1930年才被发现。这种视野广阔的编写方法,也许是我们应该学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1
菩萨保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