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否鬲,中外睽携"之意?

如题所述

意思是上下蔽固互不沟通,政府听不到民众心声;内外背离意志不一,众叛亲离一盘散沙。形容当时步履艰难的治国形势。

上:上层官员、朝庭、政府

下:下层官职、民众

上下否鬲出自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君臣失序,上下否隔,乱亡不恤,将何以治乎?”《明史·光宗纪赞》:“纲纪废弛,君臣否隔。”其意多作为君主不听从大臣意见,或借谕讽刺君主不上朝,闭目塞听。

《贞观政要》的传世金言:

一、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载魏徵语。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成败,与他所沾染的习俗习惯好坏有关。这句话是说环境习俗对人的影响作用。意在劝告诫勉世人要远离不好的习俗,改掉不好的习惯。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二、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尤,责怪。责,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不以此责怪他人,严格要求自己而不以此要求属下做到。

三、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谦让》载孙颖达语。若,像。自己虽有,但像是没有;自己虽满,但像是虚。这句话是说为人应当以谦虚为做人的准则。

四、君子小人本无常,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载魏徵奏疏语。扬,褒扬。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君子褒扬他人的好处,小人揭发他人的短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2
"上下否鬲,中外睽携"是出自《论语·子罕》一章,原文为:"上下否鬲,其如之何?中外睽携,其如之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上下之间没有和谐相处,那又该如何处理?如果中外之间相互对立,那又该如何应对?

其中,“上下否鬲”表示上级和下级之间没有和谐共处,出现了不和睦的情况。"上下"指的是不同层级的关系,"否鬲"意为不和谐、不协调。

而"中外睽携"表示国内和国外之间存在着对立或分歧的情况。"中外"指的是国内和国外,"睽携"表示相互对立、相互矛盾。

整句话的含义是在思考、探讨如果出现上下关系不和谐或国内外关系对立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它提醒人们要重视和促进上下和谐、国内外和睦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上下否鬲,中外睽携:
上下蔽固互不沟通,政府听不到民众心声;内外背离意志不一,众叛亲离一盘散沙。
形容当时步履艰难的治国形势(局势)。

上-上层官员、朝庭、政府
下-下层官职、民众
中-里、境内、政府内
外-境外、社会

据《辞洋》:



〈动〉
(1) 闭塞;阻隔不通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4) 变坏;灭绝
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动〕
(1) 通“隔”。阻隔
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五行志中》
别异蛮夷,鬲绝器物。——《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2) 又如:鬲闭(隔离闭塞);鬲咽(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塞(阻塞);鬲蔽(阻隔);鬲绝(隔断);鬲子(格子)
(3) 另见lì


kuí
〈动〉
(1) 分离;背离
睽者,乖也。——《易·序卦》
睽,外也。——《易·杂卦》
睽孤见豕负涂。——《汉书·五行志》。注:“睽孤乖剌之意也。”
归妹之睽。——《左传·僖公十五年》。注:“乖离之象。”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白居易《伤友》
(2) 又如:睽违(分离;不在一起);睽离(阔别);睽别(分离,离别);睽阻(离别阻隔);睽隔(别离,分隔);睽阔(久别;远别);睽阕(分离隔断);睽离(分离;离散)
(3) 违背,不合
守失其微,天下孤睽。——扬雄《法言》
(4) 张目注视 。如:睽目(反目;翻脸);众目睽睽(许多人都注视着)


xié
〔动〕
(1) (形声。从手,隽(jùn)声。本义:提着)
(2)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3)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4) 拿着,持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携盘;携帚
(6) 牵挽;挽扶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8) 带,随身一道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10) 通“愶”。离;背离;离散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11)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http://www.ciyang.com/search.php?q=%E9%AC%B2+

所谓“上下否鬲,中外睽携”......
http://book.sina.com.cn/nzt/his/wangli15nian/41.shtml
http://www.google.com/search?q=%E4%B8%8A%E4%B8%8B%E5%90%A6%E9%AC%B2%EF%BC%8C%E4%B8%AD%E5%A4%96%E7%9D%BD%E6%90%BA&hl=zh-CN&lr=&nxpt=20.601090973362736380747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3-21
指局势艰难。

上下否鬲
上下隔绝不通。


〈动〉
闭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广雅》

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

睽携 :
kuí xié
乖离;分离的意思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04
"上下否鬲,中外睽携"的意思:
上下蔽固互不沟通,政府听不到民众心声;内外背离意志不一,众叛亲离一盘散沙。
形容当时步履艰难的治国形势。
上-上层官员、朝庭、政府
下-下层官职、民众
上下否鬲出自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君臣失序,上下否隔,乱亡不恤,将何以治乎?”《明史·光宗纪赞》:“纲纪废弛,君臣否隔。”其意多作为君主不听从大臣意见,或借谕讽刺君主不上朝,闭目塞听。
中-里、境内、政府内
外-境外、社会
睽携
乖离;分离。《文选·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李善 注:“《周易》曰:‘睽,乖也。’ 贾逵 《国语》注曰:‘携,离也。’”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