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有吗??

如题所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纪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书中说了孔子在为人,从政等方面对人的教育。
  在教育方面,孔子认为是有教无类的,无论是聪明的学生还是笨的学生,无论是身世显赫还是身份卑微,只要可以行束修之礼,孔子都会教你,孔子教学的项目有四:文、行、忠、信。
  私学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孔子的这一行为不仅让很多人可以读书,并且打破了只有封建贵族才可以受到教育的习俗。 在做人方面,孔子讲究中庸之道,做人不得过于偏激,要做一名君子,可是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在不断提升的,他认为自己还并没有达到所谓君子的要求。
  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是生活在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希望恢复周时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孔子自认为“斯文在我”,所以始终在为恢复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以自己为“述而不作”--只是在绍述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其实并非如此,在绍述的同时,孔子为旧的礼乐制度找到了内在的情感依据,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孔子对于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现了仁,也就实现了完满的自我人生。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对后世儒学发生了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此意义上,儒学尊孔子为鼻祖。
  孔子是一位生不逢时的人才,春秋战国时期需要的是想韩非子那样可以帮助君主称霸的法制,孔子的“仁”在治国时才方显用作,我们可以从《论语》中读到很多,甚至在当今社会都为人所提倡的,同事《论语》在东南亚也深有影响。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鲁迅)

  主要内容: 鲁迅先生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因此书中篇章多是写童年往事的,但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留学日本受到的歧视和正直的老师对他的关爱,乃至革命的风气等等。

  典型情节:《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主要艺术特色: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②叙事充满奇妙艺术;

  精彩片断: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藤野先生》;⑤《无常》。

  阅读感受:①重温这些文字,感同身受,佩服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五猖会》);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老舍)

  主要内容: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毕竟不用再去车厂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典型情节:《在烈日和暴雨下》突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暴雨中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精彩片断:①怒辞杨宅(第五节)②曹家遇险(第十节)③晦暗的地狱(第十六节)④最后的绝望(第二十二、二十三节)

  主要人物形象: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②虎妞管理车厂工人: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③车主刘四:残忍霸道。

  主要艺术特色: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③语言俗白凝练。④独特的讽刺艺术。⑤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同时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阅读感受: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画;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因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特色: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①《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笔法精巧,纤细,写此帖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②《丧乱帖》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笔法率意、天然。写此帖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 年到 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人物形象: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主要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精彩片断: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

  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罗曼·罗兰( 1866 — 1944 )是 20 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典型情节:①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②米开朗琪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

  ③托尔斯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主要人物:

  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 6 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主要艺术特色:①语言饱含深情,富有诗意。②从大处落笔。③风格多变。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持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