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到中年朋友会越来越少呢?

如题所述

人到中年,确实会给人一种朋友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朋友的印象,其实这很正常,原因就是人到中年有了生活的压力,懂了工作的重要,没有时间去维系友谊,人到中年知道珍惜时间,排除无效社交,人到中年对朋友的标准不一样了,交友更谨慎,人到中年更多的时间花到了家人身上,所有这些都造成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朋友的局面,这仅仅是一种选择。
1,人到中年,体会到了生活的压力,懂得了工作的重要。
从小时候读书,直到刚参加工作,年轻人都是无忧无虑,不为钱而发愁,也可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然而,成家立业之后,有了家庭,妻子或者丈夫,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才会突然体会到经济的压力。
买了房的,每个月要还贷款。租房住的,每个月要交房租。
如果贷款供了车的话,每个月要还车贷。
每个月的水电费要不要交?物业费要不要交?
小孩读书的学费要不要交?每个月的生活费要不要给?
还有家庭每个月的开支,以及一家人要吃饭,要穿衣。
怎么办?
只有更加勤奋地工作。即使不能发大财,至少也要能保证家庭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
年轻时的交游四方,还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份洒脱和无牵无挂,中年以后就再也无法做到。
有一种现象,就能很好地说明。
在工作时,同样都是不开心,年轻人可以潇洒地直接离去,而中年人往往只能忍辱负重。
因为年轻人只需要自己吃饱,就能全家吃饱。即使几个月不上班,没有生活费时可以直接找父母索要。而中年人却不能因一时之气,让全家陷入困境。
年轻人无法理解中年人的没骨气,中年人却能理解年轻人的年少轻狂,因为中年人也曾有过同样的年轻。
2,人到中年,体会了光阴的重要,从而减少了无效社交。
老师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小时候,这句话只是书上的文字。
父母也常常对我说,要珍惜时间,要努力读书。而年少时的我,只当作那是和尚念经,和小伙伴玩得高兴时,早就抛在了脑后。
然而,等到我长大了,离开了校园,参加工作后,才知道了后悔二字。
后悔从前,在本该读书的年纪,因为不懂得努力,而把心思全都用在了象棋、唱歌和钓鱼上。
但是,有用吗?这时候,已经时过境迁,校园的生活不会重来。
人就是这样,错过了,才知道珍惜。世上也没有后悔药,让你吃了就能时光倒流。
所以,到了中年以后,更加体会到了时间的可贵,光阴的飞逝。这时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减少了无效社交,朋友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3,朋友的概念,和以前年少时的标准不一样了。
朋友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
幼儿时的朋友,只要是能遇到,能一起玩游戏,无论是邻居,还是幼儿园的同班,都是朋友。
读书时,能一起走路去上学,能几个人一起结伴做作业,能一起打篮球,能在星期天一起去钓鱼,就是朋友。
年轻时,能坐在同一桌,开怀畅饮,指点江山,三两杯酒下肚后就成了朋友。
然而到了中年以后,朋友的标准不一样了。
只有理念相近,三观相同的,才是朋友。
其他的,同事,同乡,邻居,或者是常去的理发店,常去买菜的地摊,常一起去打麻将,他们却有了另一种称呼:熟人。
熟人,代表的只是你和他见面的次数较多,相比陌生人而言,他要"熟“一些。熟人和朋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没有心灵上的交流。
举两个最实在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
当你在遇到经济困难时,想去借钱,真正的朋友会二话不说,为你慷慨解囊。而熟人则会找出各种理由,甚至说我们不熟。
当你落难时,朋友会依旧陪在你身边,默默地为你挡风遮雨。而熟人却会变成不熟,甚至悄然消失,这就是朋友和熟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年少时朋友很多,年纪渐长后,熟人很多。
4,比起单身汉,中年人的时间更多地花在家人身上。
以前,有一种说法,叫快乐的单身汉。指的就是一个人无拘无束,自由而快乐。
到了中年以后,所谓快乐的单身汉早已经远去。
每天的空闲时间,都要忙着买菜,洗衣,拖地,要陪妻子买衣服,要陪孩子逛游乐园。下班后的时间,就只有那么几个小时,陪完家人后,几乎没有了私人交友的时间。
所以,中年以后,社交圈就会越来越小,朋友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总之,人到中年,少了一份青涩,多了一份成熟。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然而,为数不多的朋友们,却像成年的老酒,更加醇厚与真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