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年闰土》中的原型,因贫穷无钱医治去世,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前言:

《少年闰土》很多八零后应该不会陌生,小学课文中学过,它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被人熟知。文中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积极向上、踏实肯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鲁迅先生童年对闰土短暂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闰土父亲章福庆

课文中的闰土形象

章闰水,又叫闰水,1879年3月出生,比鲁迅年长两岁,家住绍兴城道墟乡杜浦村。提起他与鲁迅的友谊,还得先从他的父亲章福庆说起。章福庆一家有两亩沙地,虽终年劳苦耕作,但仍不得温饱,为生计所迫,他就经常来鲁迅家做“忙月”。所谓“忙月”,就是在忙碌季节来帮助料理杂务的短工。

每到过年过节或收租晒谷,章福庆就来鲁迅家帮工,百草园门口原有三间平屋,就是他工作和住宿的地方。章福庆为人勤劳朴实心灵手巧,各种农活不在话下,还有一手精巧的竹作手艺。每当晒谷前,他总是先把破旧的竹簟修补好,修补虽过于繁琐,但他却干得有条不紊,熟练迅速。

童年的鲁迅常常入神地观看他熟练的操作,钦佩他精巧的技艺。除此之外,章福庆还能编织出许多精制的竹器,如:提合、花合以及编有福禄寿喜等字样的考篮,这些堪称杰出的工艺品,常常博得鲁迅一家的赞许利好评,使幼年鲁迅开始懂得劳动人民具有杰出的艺术创造才能。现如今,绍兴鲁迅纪念馆还保存着章福庆当年编织的一只豆腐篮和一个饭罩,供游客观赏。

幼年鲁迅虽是周家的“少爷”,但他非常尊敬和热爱这位朴实敦厚、终日劳作的贫苦农民,亲热地称呼他为“庆叔”。每当章福庆空闲时,鲁迅就请求他做一些竹制的玩具,章福庆每次都很乐意地接受鲁迅的要求,为他编制一些集市上买不到的精巧的儿童玩具,满足他童年好奇的心理。如“用竹皮编成扁圆形的球”,供他玩耍。这些精巧面又别致的玩具,鲁迅常常玩得爱不释手。

到了下雪天,章福庆的活就少了,他就教鲁迅装弥捕鸟。鲁迅在章福庆的传授下,单独捕过几次,大都失败了。章福庆笑着说:“你太性急,要沉住气。”在鲁迅出生后不久,因母亲没有奶水,不能喂奶,想设法找一个奶娘,碰巧章福庆的妻子刚生了一个女儿,奶水很多,就来周家给鲁迅喂奶,这种血缘关系,使得章福庆对幼年鲁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象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特别钟爱鲁迅。

为了让广大观众能知道幼年鲁迅与劳动人民亲密无间的血肉关系,一九八一年,即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绍兴鲁迅纪念馆重新修复了百草园门口的三间平屋,用它作为形象化的教材,教育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幼年的鲁迅就是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哺育下长大成人的。

鲁迅

鲁迅从章福庆的附谈中得知,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闰水,年纪与自已相仿,也是一个捕鸟的能手。鲁迅十分盼望能见到他,但没有机会。1893年,农历除夕,鲁迅的曾祖母戴老太太去世,由于过新年,还有丧事,周家忙不过来,为了防止祭器丢失,章福庆在征得鲁迅父亲的同意下,让他的儿子闰水来看管祭器。

两人初识

鲁迅听说闰水来了,喜出望外,立刻飞奔出去,在厨房见到了他日夜想见的农民朋友。闰水是一个十分英俊可爱的小农民,长着一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是因为他父亲很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了慰,用银项图将他套住。

闰水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鲁迅,没有别人的时候,便和鲁迅说话,不到半天,彼此就熟悉了。他俩哥弟相称十分亲热。鲁迅有时陪闰水去百草园玩要,有时陪闰水一起看管祭器,相互交谈一些各自有趣的事情。通过接触,鲁迅意外地发现,这位农民朋友心里有许多他闻所未阳的稀奇事:海边捕得的鸟雀,不是麻雀和“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张飞鸟”,而是他从未听见过的稻鸡。角鸡。勃鸪。

蓝背:白天去海边捡贝克,有红有绿,五光十色,什么鬼见怕呀观音手呀,应有尽有,据闰水说,如果用线把这些贝壳串起来,戴在手腕和脚踩上,还可以避邪:晚上就拿着一把钢叉去管西瓜,在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听到啦啦的响声,闰水就手捏钢叉,悄悄地走近偷吃西瓜的小动物一雅猪,用又尽力向它刺去:潮汛要来时,海边有许多长着青蛙似的两个脚的跳鱼。

这个见多识广的小农民,给鲁迅展现出一一个全新的世界,使鲁迅的心灵冲破深院高墙上的四角天空,飞向广阔无垠的海边,那里有他素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甚至连普通的西瓜也有如此危险的经历,以的鲁迅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时光悄悄流逝,转眼正月已过,闻水要回家了,鲁迅急得大哭。闰水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背出门,他俩难含难分,但终于依依惜别。闰水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鲁迅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鲁迅也回赠闰水一两次东西。

鲁迅

1921年1月,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不加修饰的叙写了他童年间与闰水的亲密友谊,真情地敞开了他的思乡情怀。他记忆中的故乡之所以如此美丽,就因为有令他难忘的闰水那样的劳动人民的良师益友,他们是故乡的明珠,美丽的象征。

结婚后的闰土

以后,闰水常随他父亲进城来周家运草灰去做肥料,因鲁迅后来去南京读书了,所以彼此很少见面。1900年的春节,闰水进城来周家拜岁。鲁迅也从南京返家度假,彼此分别多年,今又重逢,自然僧感亲热。鲁迅殷情地款待这位童年时的好友,热情地挽留他在家多住几天。

这时,鲁迅在南京已开始接受维新思想的洗礼,即将成为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而闰水则已成了家,由于婚姻是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

鲁迅与闰水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19年12月。鲁迅这次回绍兴,是告别自己的故乡,定居北京,闰水闻讯后即带着儿子启生进城帮助鲁迅搬家。这次重聚,意味着他们的诀别。惜别之情,再次激起了他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人间的沧桑,又使他们感到无限的感慨和惆怅。生活的煎熬,环境的减迫,使得中年的闰水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脸色苍老灰黄,眼睛周围被海风吹得又红又肿。

鲁迅

他头戴一顶破齿帽,身穿一件薄棉衣,浑身瑟索着,两手象松树皮似的粗苯,开裂,完全失去了当年手拿钢叉向獾刺去的英俊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了。鲁迅听母亲说,闰水最后还是离婚了,为此章家破费了不少钱,忍痛卖掉了两亩沙地,靠租种十多亩地来养活全家。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得闫水的家境每下愈况,穷困不服。

闰水的深刻变化,后来就成了鲁迅创作小说《故乡》的重要契机。他以闰水这一原型的性格为基础,调动他平时积累的丰富素材,通过集中想象和虚构,使他笔下的农民典型闰土更加丰满、充实和突出。

闰土因病去世

1919年年12月24日下午,鲁迅离别故乡绍兴,闰水带着女儿再次进城,在东昌坊口的张马河为鲁迅送行。鲁迅乘坐的船只徐徐驶过,闫水深情地日送着船只慢慢远去,直到消在水天连接处,才带着女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张马河。

鲁迅

鲁迅以饱蘸浓情的笔触,在小说中叙写了这件事:“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他们分别了,从此各居南北,湿相思念。1930年,绍兴发生旱灾,闰水一家只收了二斗批谷。

鲁迅也十分想念闰水,他借创作小说《故乡》之际,抒发了对这位朋友深情的怀念。1936年9月,闰水身患“背疽”,卧床不起,因无钱延医,疮化脓,仅过了个把月时间,病魔终于夺走了他的生命。临死前,他仍念念不忘鲁迅,叮嘱子女:“想办法给周先生带一点干青豆去,他是好人。”

命运无情地鞭打着闫水的一生,使他像压在大石底下的小草一样,默默地生长、萎黄和枯死,然而却改变不了他质朴的心灵和诚实的品性。“ 他是好人”,这是多么朴实无华而又真挚感人的话语!他表达了一个普通农民对鲁迅一生的最公允的评价。鲁迅在《故乡》结尾所提出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显得较为腺胧,但在今天却完全实现了。

结语:

闰水的儿子章长明虽年逾花甲,但仍很康健,正在老家杜浦村欢度晚年。孙子章贵,现已担任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他们都过着当年鲁迅和闰水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4
闰土结局不好。中年的他种地为生,生活困难,后来得病就去世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4
之后去世了。现实他,也是穷困潦倒,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虽然有着工作,但是挣的钱不多,在患病了后,像电视里一样没钱治疗去世了。
第3个回答  2021-01-07
那个《少年闰土》原型的他结局没有消息了,因为比较少出现了,很少出现在新闻里,也没有社会媒体发出消息,也没信息在媒体出现,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
第4个回答  2021-01-06
后来许多人以他的名字作为代表,成立了一个扶贫基金会,帮助一些贫困的人渡过难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