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的司礼监跟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在被许多热爱历史的观众誉为“神剧”的经典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虚构了一个名叫吕芳的人物。这个吕芳原型是明穆宗时的太监李芳,在剧中,他年少入宫、老成练达,所以深得嘉靖帝的喜爱,被封为司礼监掌印大太监。

不过后来,吕芳被秉笔太监陈洪排挤而失势,在跟随嘉靖帝四十多年后被发配到南京为太祖守陵。那么,这些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所属的司礼监到底是个什么机关,它和同样由宦官统领的的东厂,以及和东厂势不两立的锦衣卫有着什么关系呢?

明朝建立初年,便为宫廷中的宦官设置了管理机构——内使监,下辖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等十二个掌管内务的衙门,又称“十二监”。后来,明太祖又将御用监改名为供奉司,并新设置纪事司、内政司。

《明太祖实录》记载:“司正、副正、掌内府一应礼仪,钦记御前一应文字;凡圣旨裁决机务,已未发放,须要纪录亲切,御前题奏;及纠劾内官内使非违不公等事;而造墨、表背匠亦属焉。”随着宦官人数的增加,明代宦官机构最终大体形成了“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司礼监是其中的首席衙门。

司礼监作为地位最高的衙门,不但能够总管宫内的内务事宜,还可以干涉宫外的朝政,明末学者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中评价道:“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其实,在明太祖时期,司礼监仅仅和它的名字一样,是掌管礼仪事务的机构,但太祖之后的历代帝王常常把宠信的宦官调派到军政要职上,以求“放心”,这就导致宦官的权势渐渐扩大。到了明宣宗时期,皇帝更是把原本独属皇帝一人的奏章批改权交给大臣,如内阁的大臣或身边的宦官。

这样,代替皇上进行批示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就应运而生了,到明宣宗去世,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后,司礼监更加膨胀,秉笔太监拥有着对奏折进行批示的大权,自然是随心所欲。此后,明朝皇帝大多直接放弃批示的权力,全权交给司礼监处理,这样,司礼监就成为实际上的明朝最高决策机构,政令全部由他们所把控。

至于同样由宦官统领的东厂,其全称是“东缉事厂”,更多的是执行皇帝下发的特殊任务,以及监视和制衡锦衣卫。东厂的首领称“东厂掌印太监”,其权势在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般来说,他同时也会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即秉笔太监。

至于司礼监和锦衣卫的关系,则更加简单明了。司礼监是内臣组成的内务机构,锦衣卫则是外臣组成的军事机构,在明朝的发展史上,锦衣卫的势力常常被司礼监、东厂打压而不得不隐忍或妥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