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培训知识内容

如题所述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注意存放;

5.材料安全。

二、如何鉴别注水肉

1.观肉色。正常肉呈暗红色,且富有弹性,以手按压很快能恢复原状,且无汁液渗出;而注水肉呈红色,严重者泛白色,以手按压,切面有汁渗出,且难恢复原状。

2.吸水纸检验法。用干净吸水纸,附在肉的新切面上,若是正常肉,吸水纸可完整揭下,且可点燃,完全燃烧;若是注水肉则不能完整揭下纸,且揭下的吸水纸不能用火点燃,或不能完全燃烧。

三、如何选购鱼类

1.活鱼:可通过鱼的外表、游动的状态、对外部环境的反应程度来判定鱼的活力。正常的鱼,口、眼、鳃、鳞、鳍完整无残缺,无病害伤迹,体表无血斑洞眼,生命力强;体质好的鱼通常都在水的下层正常游动,用手触动水中的鱼,反应敏锐,能很快挣脱跑掉。体质差的鱼都在水的上层,鱼嘴贴近水面,尾巴呈下垂状游动,如果鱼体侧身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这条鱼即将死亡。

2.冰鲜鱼: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鳃盖紧闭,鳃片呈粉红色或红色,无粘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而直,鱼肚充实、不膨胀,肉质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肛门凹陷。不新鲜的鱼反之。

3.冻鱼:鲜鱼经低温冻结后,鱼体发硬,其质量优劣不如鲜鱼那么容易鉴别。冻鱼的鉴别应从体表、眼球、肌肉组织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四、什么蔬菜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1.未熟透的西红柿;

2.带黑斑的红薯;

3.发芽的土豆;

4.新鲜的黄花菜;

5.腐烂的生姜;

6.烂掉的白菜;

7.未煮熟的扁豆;

8.久置的南瓜、过老的茄子;

9.发苦的瓜类;

10.不长根的豆芽。

五、哪些情形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1.食品未烧熟煮透,未彻底杀灭致病菌。

2.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有些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在常温下贮存超过2个小时,食品中的致病菌就可能大量繁殖。

3.餐具、容器、工具不洁,消毒不彻底,致病菌可能通过餐具污染食物。

4.交叉污染。如操作人员接触食品原料后,双手未清洗消毒并直接接触即食食品等。

5.人员带菌污染。操作人员带病上岗,且不严格进行手部清洗消毒,容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第2个回答  2020-12-11
如何看食品标签?

首先,大家要知道食品标签强制要标出的五个营养成分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但是有些商家,还会标出一些其他成分。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营养成分表:是指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表。

第二类:营养声称:是指营养素含量高或低的说明。如“高钙”、“低脂”、“无糖”等。

第三类:营养功能声称:是指营养素功能的解释含义,如“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等。

当然,影响血糖最主要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如果购买包装食品,要会计算碳水化合物的量。即使打着“无糖”标签的广告,它只是没有添加蔗糖而已,还是要看标签上碳水化合物的量的。如上述标签,指的是100克该食物,含碳水化合物70.6克。当然,您要折算出您摄入多少克该食物,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标签上还会标出NRV%,表示该食物这么多克数提供的营养素占国家推荐营养素克数的百分比。如该标签中,钙的NRV%是31%,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天不摄取其他任何含钙的食物,吃3份该食物即300g就基本可以满足一天所需的钙含量31%*3=93%。

换言之:如果某食物钠的NRV%是100%,表示食用1份该食物以后,钠的本日摄取量已经达标,且不建议再摄入食盐或者其他含钠食物了。

还有就是要学会看配料表,配料表中前三位是含量比较多的成分。如图,这两种饼干相比较。上面绿色的饼干甜味剂在第四位,而下面的饼干甜味剂在第二位。说明下面的饼干甜味剂含量较高。应慎重选择。

还有一些食品打着“非油炸”的标签,是真的“非油炸”吗?其后面的营养成分表里反式脂肪酸也标注为零,是真的没有吗?

卫生部2007年12月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标注为零。也就是说在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就可标注为零。

所以,表面上标注非油炸或零反式脂肪酸,其实“暗藏杀机”。那么,怎么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反式脂肪酸存在于: 人造奶油、起酥油、奶油面包、氢化植物油、奶酪、油炸土豆片、人造黄油等中,只要配料表中含有这些物质,证明该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

像坚果这类食物,我们怎么选择呢?

我建议选择带壳原味的坚果,这样在食用坚果时,可以减少钠的摄入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