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他喜欢学习?

孩子今年该上初三了,成绩很差,刚上初一的时候还是很好的,后来总是打游戏,成绩越来越差,该怎么办?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孩子就爱玩,玩手机、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真正地爱上学习。 更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进更好地学校,有更好地学习环境,敦促孩子好好学习,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真的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 对于这个,想说的是: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更不能以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不过,倒是认为,有一件事是所有爸爸妈妈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问初一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回答“为老妈”,有回答“为教育局”。家长说平时都是给他讲的,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问:那什么算好日子呢?家长说大概是有房有车吧。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4个问题,如果你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1.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 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2.学习有什么用? 课堂学习就是在训练思维,思维训练到一个高的水平,怎么看出来呢?你到乡下去,找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我会三角函数会解析几何,懂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老太婆让你带一个回去,你带哪个呢? 3. 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人和动物不同,耕耘有收获,人就有乐趣。没有比课堂学习更体现耕耘收获的了,这就是人的乐趣。 4. 谁小学没毕业,现在是亿万富翁,怎么说?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第一是投资魄力,第二要行动力极强。小学没毕业,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两部分享受,物质和精神,而动物只有物质享受,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长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我们都有这种经历: 去爬山,如果你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那你对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别人深;去海洋公园,如果你对海洋动物的习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别人更兴致勃勃; 去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兴趣,只是为了孩子而来;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没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识,那此建筑只能成为你到此一游的纪念而已。 如果你认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认识,因为激情是会传染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我希望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学校发现一、二门你很感兴趣的学科,我希望你能钻进去,甚至用业余的时间在网上看更多的相关资料。我希望你问老师的问题,老师都不一定能马上回答上来,而是说“嗯,好问题!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学习不等于书本知识,更不等于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05
孩子总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让他喜欢学习,首先需要让孩子意识到的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爸妈,也不是为了什么教育局。是为了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增长自己的智慧,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其次是家长不要太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成绩不好、字写得差、作业粗心,是每个孩子学习的必经之路。孩子觉得学习苦,本来仅仅是像不爱吃蔬菜一样;真正让孩子痛苦、抵触的原因,是来自于父母、老师的“批评”。最后,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容易获得“即时满足”,就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学习进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帮孩子把一个学习的大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就像闯关游戏一样,每一次都能获得感满满。学习不等于学习成绩,比起关心成绩,家长更要关心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对世界的求知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5-19

孩子总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可能是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而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下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鼓励多去参加文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这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和视野,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这些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制定好的学习计划:这有利于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比例,并且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来激励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亲自纠正孩子在学习中的错误:当发现孩子的作业或考试答错时,可以耐心地指出其错误并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弄明白并及时纠正。

    注重孩子学习的方法:通过引导孩子了解、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始终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过于苛刻或逼迫孩子。在孩子渴望关注以及共存的年代,与孩子聊天、交流,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是非常有益的互动方式。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理解、支持,帮助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主自觉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增强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

第4个回答  2022-10-17
1)我们要身体力行
要是想让孩子不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首先要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生活中有句俗话:,小朋友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小朋友的举动中就能看出家长是怎样的人。
故而,假如自己的孩子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表现,父母要首先审视自己平时对智能手机的态度。父母千万不可以极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也不可以背着小朋友玩智能手机。
根本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小朋友发现家长偷玩智能手机后,孩子很可能会学习父母不守信的行为,这样问题就更严重了。

(2)我们应该限制孩子经常玩电脑的时间
父母可以不让孩子戒除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中也有很多充满积极向上的信息,它们对孩子的正向长大也有益处,并且,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是一个年轻人必须会的事,不然他便难以适应当代的生活。
玩智能手机也是有益处的,因而,父母也可以规定孩子每天玩智能手机的时间,超出这个时间就必须关闭手机。类似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对孩子也有益处。
(3)我们要培育孩子美好的兴趣
极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可能使孩子荒废自己的学业,会让孩子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智能手机上,故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诫孩子过分沉迷智能手机的不利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能节制地使用智能手机。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寓言,养成孩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当孩子有了其他的的兴趣之后,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不能把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电脑上。

(4)大自然可以给孩子许多不同的感受
父母也可以多带小朋友到大自然中交流,举个例子,父母可以带孩子去郊区游玩,带小朋友去郊区放风筝,在节假日带孩子去郊外捉蝴蝶,捉蜻蜓,一句话概括,这些的亲近自然的行动都有一定的把握教育孩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教育孩子纯洁的心灵视界,当孩子从大自然中感觉到无限的兴味之后,孩子们理应就不能沉迷于智能手机。
(5)孩子应当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父母要用心为小朋友营造适合孩子们年龄阶段的社交活动,比如说,父母也可以让小朋友请同学们节假日到家里来聚会,父母也可以让小朋友踊跃报名社区里的少儿活动,父母也可以多带小朋友去游乐园、海洋馆等这些小朋友多的地方游玩,让小朋友多与同学们交流,让孩子们多参加真实的幼儿活动,这样孩子们就不能沉迷虚无的网络游戏中。
我们应该了解一个道理,让孩子离开电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我们应该正确指引孩子,告诉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副作用,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观点,了解我们的想法是好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2-08-01

唉。。。。这个嘛。。当然还是家长的问题啦!

孩子嘛,自然都是贪玩的,关键还是家长能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寻找正确的方向来前进!

孩子贪玩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和孩子还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家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来与孩子沟通交流逐步帮助培养起来的,而那些缺少家长管教的孩子大多数根本就不能成才就是这个原因。。。祝你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