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商用车发展提速,氢能源取代纯电车只是时间问题?

如题所述

随着全球对清洁、高效能源的渴望,氢能源汽车在汽车舞台上犹如一位优雅的武士,穿着高科技战袍,在续航的赛道上翩翩起舞。然而,这场科技盛宴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挑战,尤其是与纯电动车的竞争。
01
愈加丰富的氢能源汽车
2024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大型消费电子展上,现代集团带来的自家全新的氢燃料动力汽车Nexo等氢能技术使氢能作为未来清洁能源在交通工具的应用再次引爆市场关注。
目前日本和韩国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表现耀眼,技术强劲。据SNE市场调研机构显示,2020年3季度为,现代汽车在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73.8%,而排在第二位的日本丰田(11.5%)差距高达60%。
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这两年进入了市场。2022年冬奥会上,就出现了丰田Mirai。而且,已经是这个车系的第两代产品。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地实现了销售。在美国,2021年Mirai可卖出2000+台,主要销售到了以加州为核心的西海岸。前段时间也在国内象征性的上市,有望在今年内正式登陆中国市场。除去丰田,在美国当地市场还可买到本田的氢燃料车Clarity Fuel Cell。
2022年,宝马集团计划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进入量产前的后期研发阶段。2023年,首批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路试,在包括欧洲、日本、韩国、美国等市场的不同路况验证了车辆表现,并于前不久在国内首次上路试驾。
全球各大品牌也在筹备氢能源车型计划。本田、大众、雷诺等日系、德系品牌也在大力开发氢能源车型。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氢能源车面世。
02
国内氢能汽车市场稳步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汽车领域的新能源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氢能源以氢气作为燃料,在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后只会生成水和电,在为车辆提供电能的同时没有其他副产品的生成,实现能源转换过程中的零排放,成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目前,国内销售的氢燃料汽车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在近几年,主要以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长途货运车辆的形式应用。在北京,已经出现了诸如水木通达等使用氢能源大巴开展通勤、旅游等巴士服务的公司。
2023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步伐持续加快。根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数据库统计,2023年1-11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达到5219辆,同比增长39%,预计全年上牌销量将将历史性突破6000辆。从氢车企业销量分布来看,2023年1-11月,国内共有53家氢车厂商录得上牌销量。
国内的一些车企,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氢燃料乘用车,做好了投入市场的准备。Mirai已经确定将由广汽丰田渠道引入、在华销售,市场建议零售价为74.8-75.1万元,首批限量引入50辆。广汽传祺的氢燃料版Aion LX,已经在广州投入了网约车运营。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也已经正式宣布上市,不过售价高达70万。
在商用车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氢燃料商用车销售增速有望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目标约5万辆。
据中银证券研究院预测:2023-2026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销售量分别为0.75万辆、1.15万辆、1.89万辆、2.86万辆,销量增速分别为 51%、67%、83%、60%;预测2025、2026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分别约 5.12万辆、7.98万辆,2022-2026氢燃料商用车保有量复合增速或超过 50%。
据智电玩家不完全统计,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江淮汽车、广汽集团、现代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奔驰、宝马等企业均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但在氢能源发展潜力和前景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03
氢能源汽车的未来
氢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它们有望成为一个清新的夏日旋风,为燥热的气候带来一丝清凉。氢能源汽车与电动车的选择就如同在减肥,氢车是在做深度的体内清洁。这样的比喻或许滑稽,但却形象地描绘了氢能源汽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
然而,在技术的高峰和市场的现实之间,氢能源汽车仿佛是一部高成本的科幻大片,虽然制作一流,却总在与纯电动车的竞争中屡遭挫折。虽然现代汽车、上汽大通等国内外车企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层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氢燃料电池的成本和续航问题仍有待解决。
此外,加氢站的稀缺性成为消费者入场的拦路虎,使得即便续航能力惊人,氢能源汽车也在市场上陷入孤单。
从目前阶段来看,氢能源距离成熟的商业应用还有很多路要走。现如今氢能源也面临着和纯电驱动相似的问题:配套设施跟不上,车辆技术不成熟,冬季续航短等。从现在的应用效果来看,短途、小型车氢能源汽车比之电动车并没有优势。长途重载的重型汽车,才是氢能源比电动车优势明显的领域。
纯电仍旧是目前看起来最适合我们的新能源应用形式。电动机的高效率是毋庸置疑,制约电驱动的是电池和充电效率。氢和电谁是未来,取决于的是电池技术和氢气应用哪一个先迎来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