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如下:
1、语文: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简单拼读,基础笔画书写,基础字的书写和认识。
2、数学:1-10数字规范书写、10以内的分解组成、1-100数字认知、相邻数、10数以内加减法、钟表的基本认识、钱币的基本认知。
3、幼小衔接素质能力课程:音乐律动,专注力训练,科学探索,创意美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9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幼小衔接”?今天我们跟家长们分享三个方面,最后一个方面最重要!

首先,是心态上的衔接。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对孩子这样说过:“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小学了老师很严格的,你就等着挨罚。",其实这种威胁式教育方法是不对的,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再者,孩子对未知的、全新的环境会有抗拒的情绪。对小学害怕的情绪在暑假里日积月累,等到真的要去上学,心态上就会极度抗拒和不适应,大哭大闹。

所以家长应该帮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比如,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小学的事,课桌很新,教室很大,操场和体育馆有很多好玩的器械,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新知识。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大哥哥又会跳绳又会打篮球,都是小学里老师教的呢”,这样就可以建立起积极的入学期待,帮助孩子在心态上进行衔接。

再者,习惯上的衔接。

我们提倡家长帮孩子区分一下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幼儿园有老师提醒喝水,小学要自己拿水壶接水。幼儿园班级里就有洗手间,小学要自己去楼层洗手间上厕所。在小学的课堂上要遵守规则,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能随意发言等等。

提前让孩子预知了小学会遇到的变化,就可以在帮助他们改变幼儿园的习惯,在习惯上进行衔接。

第三,学习上的衔接。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

小学上课需要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

3-6岁幼儿处在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制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加从容地步入小学生活,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大多数家长反映,数学是孩子在小学学习生涯遇到的最大拦路虎,幼小衔接阶段进行数学思维启蒙显得尤其重要。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启蒙?风靡全球60多个国家的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C-Concrete代表具象化,P-Pictorial代表形象化,A-Abstract代表抽象化)值得广大家长学习。

家长在生活中遵循CPA教学法进行数学启蒙。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中,比如,我们利用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东西(如水果、鸡蛋、火柴棍,矿泉水等),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比如,在进行图形学习启蒙过程中,拿出三角形、圆形积木让孩子摸一摸,让孩子认识基础图形后,再到生活中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行李箱是长方形、水杯盖是圆形。

比如在练习:2+3=?的加法时,会用水果直观来展示数量,2个苹果与3个桃子放在一起,一共是多少个水果?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孩子熟悉的实物,化抽象为具象,让孩子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第2个回答  2023-04-03
幼小衔接包括: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3、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4、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6、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7、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8、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第3个回答  2022-08-12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幼儿园如何在孩子3—6岁的黄金阶段做好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快乐开启学习生
搞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紧紧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发挥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幼儿进入小学前必须达到一定身心发展水平,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各种保教手段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1)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内容、节奏等发生很大变化,要求儿童从体力、精力到心理等方面适应。要求能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有健壮的体质,较好的耐力和抵抗力,以及协调的动作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要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儿身心健康。要重视体育活动,积极锻炼体格,增强体质;坚持生活制度的规律性,健全神经系统的正常发展,关心幼儿的情感和自制调节能力;保护和训练幼儿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器官,充分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动作能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如能独立进餐、入厕、游戏、劳动、整理学习用品,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等。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园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喜爱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展。发展幼儿的智力。有意注意是儿童进入小学后顺利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园应培养幼儿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使精神集中,并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对常见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类、比较,形成简单的概念,在集体中能大胆讲话,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语句完整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保持愉快、饱满的情绪、活泼开朗,学会分享、合作、互助。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新《纲要》很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忽视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 。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幼儿园大班应更集中、更直接地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做好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个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教师要向大班幼儿介绍小学情况,并创设条件,使幼儿能与小学有直接接触机会。

①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②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春游、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
③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书。幼儿园大班还可以改变环境布置、调整作息时间、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适当增加各种智力活动,加速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④做好大班幼儿的毕业离园活动。举行毕业典礼,可邀请小学教师或小学生代表参加,会上有代表讲话表示祝贺和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并提出希望。中班小朋友可向哥哥姐姐表示庆贺或互相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会后还可拍照留念,使整个结业会在热烈气氛中进行,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迎接新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12
课程大多是围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设置课程。幼小衔接课程不仅是孩子知识的起步,更是孩子能力的培养和衔接。
幼小衔接的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给孩子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小衔接课程不只是教给孩子一些小学基础知识,主要应该从孩子的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
帮助孩子在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人际交往,了解小学生要遵守的纪律和学习的知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所有这些,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适应。
小学的学习方式及师生关系和幼儿园相比的区别:
1、学习方式不同
幼儿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生以听课写作业为主。
2、老师角色不同
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玩耍游戏,照顾孩子的生活,像“妈妈”一样;小学老师,一般只负责教给孩子书本知识。
3、纪律不同
幼儿园学生没有纪律约束,小学生有明确的纪律规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