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的敏感期都在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那么,0~6岁儿童的敏感期都出现在什么时候?简单归纳如下:

1.感官敏感期(0 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2. 动作敏感期(0 6岁):

在这个阶段,起初孩子会漫无目的地做各种动作,然后通过学习,逐步发展为自己能协调和控制的动作。如触摸、爬行、行走、跳跃等。

3. 语言敏感期(0 6岁):

孩子从注视和聆听大人说话到发出牙牙学语声,再到能说出词语、短语和句子的过程。

4. 空间敏感期( 0 6岁)

孩子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跳、扔、钻等来 探索 空间,这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自我突破的过程。

5. 秩序敏感期(0 4岁):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追求秩序的基本 情感 需要,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这种内在需求就

6. 关注细小物体的敏感期(1.5 4岁):

孩子喜欢细小的物体或关注小细节,比如地上的小蚂蚁或大人身上的小口子产生兴趣。这对训练孩子眼和手的协调性有所帮助,同时是培养孩子缜密习性的好机会。

7. 肛欲敏感期(1.5 3岁):

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孩子逐步学习如何憋尿和大便。此时期的孩子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为乐,部分孩子还有喜欢憋尿的情况,这个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

8. 人际关系(社交)敏感期(2 6岁):

这是一个孩子从开始对礼仪和规范行为的模仿和关注,到逐步将其内化并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和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9. 性别敏感期(3 5岁):

孩子对自己身体器官的 探索 以及通过和别人交往,逐渐建立了对性别的理解。这对于孩子未来的 社会 角色定位和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10. 阅读敏感期(3 5.5岁)

孩子出生后,家长给他看图片和读书都算是阅读。等到了3岁,孩子开始对大量文字和读音感兴趣,如果父母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孩子就能逐渐地自主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天刚好玖妈写了一篇文章《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上) 0~3岁妈妈必看,后悔科普晚了!》,详细解读了在0~3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敏感期的基本特征。至于4-6岁的敏感期特征,玖妈会在下篇中仔细总结并奉献给大家,小伙伴们期待吧,嘿嘿~

在这里玖妈先给大家罗列一下, 0-6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32个敏感期 :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闯关似的经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合理均衡的发展好自己的每一项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

作为新家长的我们,只有真正的了解这些敏感期之后,才能更科学、宽容的去看待孩子那些看似古怪,实则充满深意的行为,帮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

希望玖妈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很高兴在这个孕育和成长的旅程中,我们一路同行。

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 健康 康的成长!

种子的生长,有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这样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天气、土壤环境配合,需要人们适时给它灌溉、施肥、搭架、授粉来帮助它顺利成长。孩子也是一样的。

0-6岁其实是人类精神胚胎时期,是精神上的人逐渐成长的阶段。在0-6岁会分阶段形成:人的观点、立场、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

每一个阶段重点发展某一项功能,我们就把这一个时期,称为某一个关键期。

1、(0~1岁)安全关键期

孩子出生,像我们突然降临外星。从熟悉的母亲的子宫,来到陌生的世界,四周充满了他完全不了解的事物。他们只能通过子宫中形成的听觉和嗅觉,拼命寻找到妈妈,获得熟悉参照点。睁开眼睛以后,看到目之所及的灯、天花板、被子,认定这是自己的小窝。他们会把这一切铭刻进大脑中,将维持小窝周围的图像不变,作为安全的标志。

2、(0~2岁) 心智模式 发展关键期(啃、抓、踩)

小孩子打三个多月起,就喜欢啃小手指,五六个月时,更是见啥啃啥,被子、衣角、玩具,没有不啃的,很多家长为此而苦恼不已。其实,这是胃口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婴儿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所以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是他们的嘴巴。

孩子最早尝试啃的是他们的手,吃手需要大脑指挥肌肉配合,当孩子吃到手之后,嘴巴感受到手,手也感受到被口吃的信息,这样大脑就开始工作,处理来自口和手的刺激。大脑的工作造成神经元的连接,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经元就不断形成新的连接,然后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

①不要给孩子太多物品,造成孩子选择的困难;

②当孩子厌弃旧物品时,家长要理解、配合;

③不要过于频繁更新物品;

④家长应该把孩子要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以培养孩子的抵抗力。

①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放到嘴里也不会有危险的物品。

②一岁多更大一些时,可以提供泥巴、水、沙子等跟大自然更接近的物品。

父母要给手的敏感期的孩子用手 探索 的自由,不能让孩子动的东西,最好收起来不让孩子看到。同时,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保护孩子安全。

孩子的发展动力是天生的,当他们通过玩得到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愉悦感。

他们对于自己能够掌控,能够激发他们 探索 欲,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玩具热情巨大。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不要提供太过超出他们认知范围,或缺少可摆弄空间的玩具。

3、(2~3岁) 探索 事物与人的关系(执拗期)

孩子2岁以后,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物质的表面转向物质的功能、事与物的关系。这时,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法则还不能理解,但又有强烈的兴趣,所以,进入一个很难受的阶段,以为世界围着自己转,但却常常遭遇挫败,为此,他们常常会大哭大闹。

比如妈妈帮小明把饼切开,小明却哭闹着让妈妈把饼变回去,回到刚才,怎么劝都不听。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经验,但经验又过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执拗,也就是进入执拗敏感期。经过很多次碰壁以后,儿童才会逐渐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

碰到孩子固执己见时,家长无论是发火、说理、贿赂,效果都不会太好。此时最好的就是倾听孩子,平静地等着孩子发完脾气,对他们表示同情,但告诉孩子事情就是这样,爸爸妈妈也没有办法。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孩子就会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执拗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4、(3~4岁)挑选、适应幼儿园,发展友谊时常见问题

孩子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开始了群体生活,有些孩子会不适应同伴的分享,合作等。我们不要太过于计较孩子的哭,哭并不意味着不好。适度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的第一依恋人就是父母,当离开父母进入新环境时,所有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紧张、焦虑。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分离焦虑,才是联结不正常的表现。这时候,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 情感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悲伤的情绪,承诺准时接送孩子并恪守诺言。父母要和幼儿园老师合作,而不是暗中对抗,使孩子平添紧张感。家长自身不要进行太多想象,不要紧盯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泪。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努力调整心态。

5、(4~5岁) 探索 他人心智时常见问题(撒谎、偷东西,试验力量)

遇到孩子说谎,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谎言不成立,会被人拆穿,慢慢地,他就失去撒谎的兴趣。注意,不要真被孩子骗到,否则,会让他体会到极大的愉悦感,继续撒谎。

不管孩子是被欺负了,还是欺负别人。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抱怨背后的真实情况。如果发现他在试验力量,安抚好对方之后,不要过度地指责孩子,但是必须要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传授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经验。

6、(5~7岁)文化学习时常见问题

孩子五岁左右时, 探索 会慢慢脱离物质本身,开始对人内在的想法、感情是怎样被表达出来的感兴趣。这个时期,他们不可阻挡地对文化学习发生兴趣,写字,画画,唱歌,对这样的表达非常痴迷。

他们会天然地对对符号产生兴趣,只要有机会就去 探索 。如果有很好的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戏剧欣赏指导,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艺术行为是如何表达人的思想和 情感 的,也会试着用同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