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新生教育的问题,你认为有哪些

如题所述

心理教育:很多大学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可能会被周围美好事物所吸引,容易产生攀比心,我身边也有这说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同学喜欢互相攀比,比名牌,以穿名牌为荣,却忽视是个普通人,超额消费。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好,大家都是学生,用着父母的血汗钱,去买一些高档奢侈品,不太合理吧。当然如果你是自己挣的钱买的,我无话可说。我身边有个朋友,家境一般,可是他总是问父母要钱去买一些奢侈品,有时候父母没钱,他还要去借钱甚至去借花呗或者申请信用卡等等。花了很多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该花的钱,因为在他看来,这会让他很有面子,因为他身边的同学都是家境比较好的,全身名牌那种,他时常跟他们一起玩,就会觉得自卑,所以也会买一些名牌来包装自己。其实我想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喜欢的东西能负担得起就买,负担不起就不买,反正东西都会贬值,何必为了一时的习惯,未来的钱,超前消费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大学入学意味着环境的变化,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环境的改变和角色要求的变化使得大学新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这一时期的压力来源是比较独特的,实现从依赖到独立的转折以及探索和形成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有一个适应期。时下,又到了2010级新生入学之际,笔者认为,大学新生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好新生教育的“四个一”。适应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大学生活适应亦是如此。大学新生教育从时间上说,应抓住“四个一”,即入学后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第一学年”,将教育内容合理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内进行。有些教育内容如学籍管理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乃至一些行为规范教育可以在入学后一周或一个月内实施完成,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活设计教育等需要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实施过程。根据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出现挂科是在大一下学期。新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总体上还处于新鲜、兴奋阶段。到了大一下学期,新鲜劲头过后,常常更容易出现松懈和迷惘,此时预防性或处置性的干预更为重要。如果说大一上学期新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解决好“过渡”问题,那么大一下学期则是继续完成过渡任务,为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打好扎实基础,解决好奠基问题。新生教育应当把握好4个时间段并贯穿于大一整个学年。  明确新生教育的重点内容。新生教育在抓好校史校情、学籍管理、行为规范等常规教育内容之外,要强化学习引导、心理健康、专业认识和学涯生涯规划教育。根据调查,新生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方法引导、教会时间管理以及进行人际交往训练应是新生教育的重点内容。另外,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大一快结束时仍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职业生涯缺乏目标与规划,这与学涯、生涯规划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密切相关,不是开展一两次讲座就能解决的。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关注并回答“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专业是什么”的问题,要制定系列教育计划进行重点引导。  实施守护神计划。目前,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上采用的是专任辅导员制,一般一个辅导员要带多个班级200多名学生。辅导员大多很年轻,经历和阅历不足,难以完全胜任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调查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包括学涯、生涯规划上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任课教师才是学生了解学科与专业的主要途径。在新生教育实施方面,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他山之石”。台湾的许多高校把大一新生视作“新鲜人”,每15至20名左右的新生配备一名“守护神”老师。守护神老师全部由专任教师或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他们通过聚会、座谈、聊天、组织参观、比赛等各种形式,定期与被守护的新生联系交流,关怀和协助大一新鲜人适应大学生活,探索未来生涯与专业发展,所做工作纳入教师服务成绩考核。这种针对大一新生设置的“守护神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导师制”,是非常好的新生教育实施机制,它让广大教师参与新生教育全过程,同时避免了新生教育实施“大一统”的不足,使之趋向个性、细致而专业的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