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陌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1. 柳陌古文翻译

柳 陌

作者:祁彪佳 朝代:明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注释】

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

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主人:作者自称。

荇藻交横: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从南堤抵达豳圃,北堤就是从丰庄进入豳圃的路。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堤边相间种着桃树、柳树,每到春天,桃花飘落,凉风偶尔吹过,红色的花瓣像雨点飘落,沾满游人的衣襟。但我认为(桃树)不如那数株垂柳,绿影摇摆,能让渔翁在绿荫下停船,静听黄鹂鸣叫,更加符合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风貌。这就是我不拿“桃”命名,而以“柳”命名的用意啊。至于堤岸之外,藻、荇纵横交错,整条河包含着绿色,水波云影,烟雨迷蒙,在河上荡舟,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2. 文言文《柳》的翻译

柳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 *** 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 *** ,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3. 乱点桃溪,轻翻柳陌

正是换单衣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光阴白白地 流逝。

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

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多情人有谁来替落共惋惜?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

东园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哀声叹气。

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叶话语,表现出无限地离情别情。拾一朵小小的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

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花儿呵,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

惟恐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4. 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

正是换单衣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光阴白白地 流逝.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多情人有谁来替落共惋惜?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东园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哀声叹气.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叶话语,表现出无限地离情别情.拾一朵小小的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花儿呵,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惟恐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5. 崔山君传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

《崔山君传》选自韩愈的《杂说》。其他三首分别为《马说》《龙说》《医说》。

1. 原文奉上: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2、翻译为:

作者谈氏在他写的《崔山君传》里说,那些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但据我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不象禽兽那样的人太少了,而这些人又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这是为什么呢?昔时的圣人们,有的头像牛,有的身体像蛇,有的嘴巴像鸟,还有的面貌像蒙倛那样方而且丑陋,但是他们仅仅是与那些野兽外貌相似,而本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嫩滑泽,面色红润有如朱砂,美丽非凡,他们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却象禽兽一般。那么是否还能够把他们称作人呢?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观其言察其行来的正确。鬼神之说,我们儒家弟子从不轻信,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了愤世嫉俗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

请你参考!

6. 《柳謇之》文言文翻译

柳謇之,字公正,柳庆从你,河东解人的。父亲蔡年,北周顺州刺史。我的身高七尺五寸,仪容出色,风度神采清爽明亮,举止可观。为儿童时,北周齐王宇文宪在路上碰上了他,不同而和他说话,他大为惊奇,于是上奏为国子生。以明经及第,任宗师中士,转任守庙下士。周武帝到太庙祭祀祖先,但他读祝文,气韵高雅,旁观者瞩目。皇帝认为好的,提升任宣纳上士。

开皇初年,任通事舍人,不久调任内史舍人。历任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正直的名声,善于谈笑取乐,又喝一石酒不醉,因此,每个梁陈派到,就让接待。升任光禄少卿。出入十多年,每次参与掌管陈述。会吐谷潭前来投降,朝廷以宗室女光化公主嫁给他,以正直的兼散骑常侍,送公主到西域。等到突厥启人可汗请求和亲,又命謇之护送义成公主到突厥。前后使两个国家,得到赠马二千多匹,杂物称是,四散的家族,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出为肃、息二州刺史,都有惠政。

隋炀帝即位,又拜为光禄。大业初年,启民可汗认为自己归附,于是放牧在定襄、马邑之间。皇帝派謇之命令出塞。返回,授黄门侍郎。当时元德太子刚去世,朝野瞩目,以齐王应当立。皇帝正重王府的选择,拜为齐长史王?。皇帝礼服临轩,命令齐王站立在西朝堂,派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人从殿廷引导謇之到齐王所,向西站立。牛弘宣读敕对齐王说:“我从蕃之初,当时年仅十二岁。先帝立我在西朝堂,于是令高显、虞庆则、元曼等人从内送王子相于我。告诫我说:‘因为你还没有经历世事,令您相作你的辅佐,不论大小,都可以委托他。不得亲近小人,疏远子相。你跟我说的,有利于国家,成功建立你的名声品行;如不听我的话,只有国家和身体,失败不远了。’我接受命令,按照周旋,不敢失掉。微相的力量,我几乎就没有今天的。如果与正直的事情,一个像你们一样。又敕令謇之说”:“现在用你作辅于齐,符合我所望。如果齐王德行事业完备,富贵自当钟你一门。如果有不好,罪也相及。“当时齐王独受宠爱,乔令则的人,深受亲近,但他知道他不是,不能匡正。等到王得罪,但他最终被开除。和帝临幸辽东,召任检校燕郡太守。炀帝班师回到燕郡,因供应不足,流放戍守岭南,死于涯口。儿子威明。

7.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注释:委废:家境衰败。

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宦:出仕。

工:擅长。

行义:行为道义。

扩展资料:

曾巩的主要成就:

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主要事迹: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南丰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

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