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文化

如题所述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四个方面为抓手———

  一、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突出企业个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与之密切相连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所 谓企业的价值观,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荣,怎样用优良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树立信誉、赢得市场。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队伍、规模不同,在市场中所处的态势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传统。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起步点,寻找突破口,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能背离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不能将其融入自己的企业精神,形不成个性,那么尽管热闹一时,却不能真正起作用。企业精神的提炼,必须要体现该企业的优良传统,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那些空洞而雷同的口号式用语,往往体现不出企业的个性和具体的现实目标,不能起到凝聚职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作用。

  二、规范企业行为。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建设好一个企业,使之不断发展和壮大,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文化、学历只是衡量员工素质的一项指标,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在岗位上,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因此,要把抽象的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岗位,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使之简明易懂、量化可考,并涵盖职业责任、操作技能、文明服务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将员工行为与奖惩及岗位变动挂钩,使员工了解岗位责任,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能负起相关责任,执行相关规定,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执行有监督,树立起高度的职业责任心,自觉提高工作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合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完善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企业文化原本就是最新的科学管理科学。我们当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营造的企业文化,既要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又要通过企业管理来加以落实,如我们在管理中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这种结合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加以创造,使企业文化实实在在渗透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并体现在产品、服务和企业形象中,才能发挥它的积极效应。

  在企业文化构建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员工,其中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企业文化的显著标志。因此,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形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都应组织员工展开充分讨论,取得员工的认同,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既体现企业的需要又符合广大员工的心愿,从而形成较强的企业凝聚力。

  其次,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否定,也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一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对象,以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为根本任务,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文化的构建工作,可以丰富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再次,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固然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出发,但是也不能片面追求一时的局部利益。如果以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念营造企业文化,是不可能确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的方针,将企业发展导入良性循环。

  企业文化的构建
  1、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念,要考虑到企业的属性、行业特点、公司历史特点、员工状况等因素。如IBM公司根据计算机行业售后服务特别重要的特点,确立了“IBM意味着服务”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公司的工作。
  2、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风貌的体现,它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能起着引导、鼓舞和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企业精神应鲜明地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具有本企业的独特性,并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如摩托罗拉的企业精神是“开发”我们潜在的创造力,就体现出了企业注重创造的精神〔3〕。
  3、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
  企业领导的言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所以,企业领导必须从规范自身的行为着手,用自己的言行为企业文化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据说,松下幸之助一直有亲自过问公司生产的作风,即使在退休后仍然过问公司事务,因此,松下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能够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
  4、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新型的代表企业全体员工利益的共同体,使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戮力同心,共建家园。要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关键环节在于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理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机制,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有力保证。
  5、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大量实践表明,文化网络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在文化的形成中往往起着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当文化网络传递积极的信息时,它能够产生无穷的威力,促进健康文化的发展;当文化网络传递消极的信息时,它也能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因此,必须重视各种非正式组织和团体的作用,如切实抓好各种协会、联谊会、兴趣小组等,使之起到交流信息、提高素质、密切关系、寓教于乐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6、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检验企业文化构建成果的标尺。优秀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得到加强,并且能够对外强化企业的影响,强化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公司。
  7、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与本单位的实际、员工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同广大员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同员工创新生活的愿望、要求结合起来,企业的文化建设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8、加强制度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的构建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制度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应根据现实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逐步完善、制定新的各种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整合提升,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使企业的文化思维、经营观、价值观、市场观、民主意识、员工的行为取向、职业道德都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