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西域历史。

如题所述

西汉时期的西域各国

西汉初年,西域有36国,后来分裂为五十余国。各国的社会情况各不相同。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南缘,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附近有楼兰(后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自此往西,有且末(今新疆且末)、小宛(今且末南)、精绝(今新疆民丰北)、戎卢(今民丰南)、扞弥(今新疆干田东北)、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今新疆莎车);在盆地的北缘,自东向西有山藏(今新疆博斯腾斯湖东)、尉犁(今新疆库尔勒西)、焉耆(今新疆焉耆)、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今新疆乌什)、尉头(今新疆阿合奇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在盆地以西,葱岭以南,还有依耐(今莎车西南)、难兜(今克什米尔巴尔提斯坦)等小国,有的城居,有的游牧。在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蒲类(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西)、车师后国(今新疆奇田西)、卑陆(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且弥(今乌鲁木齐)、单桓(今乌鲁木齐)、乌孙(今新疆西北部和中亚一带),这些国家以游牧生活为主。此外,葱岭之外尚有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农业与畜牧业均较发达;大宛西南有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大宛以西有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均从事游牧生活。上述西域诸国,以乌孙人口最多,有六十三万,其他中小国家人口较少,最小的单桓还不足二百人。

匈奴对西域北边一些国家的控制

西汉初年,约公元前177或176年(汉文帝前元三年或四年),匈奴骑兵西进,冲进准噶尔盆地,并从天山东麓的缺口,打入塔里木盆地的东北,征服乌孙及楼兰等许多小国。匈奴在焉耆、尉犁等地置僮仆都尉,控制商道,掠夺财富,“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汉书西域传》)。匈奴使者到西域,沿途各国还要无偿供给一切用度,不得留难。匈奴的统治极其残暴,蒲类国王因得罪匈奴单于,单于徙其民六千余口,“内之匈奴右部阿恶地,因号曰阿恶国”(《汉书西域传》),逃散的蒲类人躲藏山谷间,才保存了蒲类国号。老上单于在位(前174-前160)时大败大月氏,杀其王,竟以其头为饮器。

张骞

张骞(?-前114),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听说匈奴击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出使西域。大月氏本称月氏,亦称月支(“大”字乃汉人所加),原先在敦煌、祁连山一带从事游牧生活,至秦代势力强盛,胁迫匈奴送单于子至其地作为人质。秦末,匈奴质子冒顿自大月氏逃回匈奴,杀父自立为单于后,两次举兵进攻大月氏,大月氏战败西迁至准噶尔盆地。老上单于(前174-前160)时,匈奴又破大月氏,杀其国王,大月氏乃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来,服属匈奴的乌孙向大月氏发动进攻,占领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又被迫向西南迁徙,击败大夏,夺占了阿姆河流域。当张骞几经曲折,辗转找到大月氏时,大月氏早已在阿姆河一带定居多年,“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远离汉朝),殊无报胡之心”(《汉书张骞传》)。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因而落空。

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捉住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报告单于,单于把张骞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军击走匈奴于漠北,张骞建议汉武帝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以断匈奴右臂。张骞对武帝说,他被匈奴扣留时,听说乌孙原先住在祁连山、敦煌一带,与大月氏为邻。大月氏攻占乌孙住地,杀其国王,迫使乌孙王族逃属匈奴。后来大月氏为匈奴攻破,向西迁徙,占领了伊犁河一带。乌孙当今的首领昆莫又在匈奴单于的帮助下击败大月氏,把他们赶跑,占领伊犁河流域,然仍常怀念故地。张骞建议武帝厚赂乌孙,招其回归故地,使之助汉。武帝遂令张骞率300人的使团,并带牛羊万数、金币丝帛巨万,再使西域。

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劝说乌孙东归故地以制匈奴。但乌孙诸大臣都不愿东迁,昆莫又年老不能自主,于是派了一个数十人的使团,在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1
汉朝国力强大,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军政要务,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第2个回答  2015-10-01
东汉时班超当西域都护,西域各国全部臣服于汉。和帝时,班超年老乞归,朝廷派任尚接任。四年后,西域各国群起反叛,东汉放弃西域,退回本土河西走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01
西汉时期的西域各国

西汉初年,西域有36国,后来分裂为五十余国。各国的社会情况各不相同。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南缘,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附近有楼兰(后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自此往西,有且末(今新疆且末)、小宛(今且末南)、精绝(今新疆民丰北)、戎卢(今民丰南)、扞弥(今新疆干田东北)、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今新疆莎车);在盆地的北缘,自东向西有山藏(今新疆博斯腾斯湖东)、尉犁(今新疆库尔勒西)、焉耆(今新疆焉耆)、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今新疆乌什)、尉头(今新疆阿合奇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在盆地以西,葱岭以南,还有依耐(今莎车西南)、难兜(今克什米尔巴尔提斯坦)等小国,有的城居,有的游牧。在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蒲类(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西)、车师后国(今新疆奇田西)、卑陆(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且弥(今乌鲁木齐)、单桓(今乌鲁木齐)、乌孙(今新疆西北部和中亚一带),这些国家以游牧生活为主。此外,葱岭之外尚有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农业与畜牧业均较发达;大宛西南有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大宛以西有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均从事游牧生活。上述西域诸国,以乌孙人口最多,有六十三万,其他中小国家人口较少,最小的单桓还不足二百人。

匈奴对西域北边一些国家的控制

西汉初年,约公元前177或176年(汉文帝前元三年或四年),匈奴骑兵西进,冲进准噶尔盆地,并从天山东麓的缺口,打入塔里木盆地的东北,征服乌孙及楼兰等许多小国。匈奴在焉耆、尉犁等地置僮仆都尉,控制商道,掠夺财富,“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汉书西域传》)。匈奴使者到西域,沿途各国还要无偿供给一切用度,不得留难。匈奴的统治极其残暴,蒲类国王因得罪匈奴单于,单于徙其民六千余口,“内之匈奴右部阿恶地,因号曰阿恶国”(《汉书西域传》),逃散的蒲类人躲藏山谷间,才保存了蒲类国号。老上单于在位(前174-前160)时大败大月氏,杀其王,竟以其头为饮器。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听说匈奴击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出使西域。大月氏本称月氏,亦称月支(“大”字乃汉人所加),原先在敦煌、祁连山一带从事游牧生活,至秦代势力强盛,胁迫匈奴送单于子至其地作为人质。秦末,匈奴质子冒顿自大月氏逃回匈奴,杀父自立为单于后,两次举兵进攻大月氏,大月氏战败西迁至准噶尔盆地。老上单于(前174-前160)时,匈奴又破大月氏,杀其国王,大月氏乃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来,服属匈奴的乌孙向大月氏发动进攻,占领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又被迫向西南迁徙,击败大夏,夺占了阿姆河流域。当张骞几经曲折,辗转找到大月氏时,大月氏早已在阿姆河一带定居多年,“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远离汉朝),殊无报胡之心”(《汉书张骞传》)。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因而落空。

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捉住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报告单于,单于把张骞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军击走匈奴于漠北,张骞建议汉武帝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以断匈奴右臂。张骞对武帝说,他被匈奴扣留时,听说乌孙原先住在祁连山、敦煌一带,与大月氏为邻。大月氏攻占乌孙住地,杀其国王,迫使乌孙王族逃属匈奴。后来大月氏为匈奴攻破,向西迁徙,占领了伊犁河一带。乌孙当今的首领昆莫又在匈奴单于的帮助下击败大月氏,把他们赶跑,占领伊犁河流域,然仍常怀念故地。张骞建议武帝厚赂乌孙,招其回归故地,使之助汉。武帝遂令张骞率300人的使团,并带牛羊万数、金币丝帛巨万,再使西域。

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劝说乌孙东归故地以制匈奴。但乌孙诸大臣都不愿东迁,昆莫又年老不能自主,于是派了一个数十人的使团,在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携带礼物随张骞到汉朝答谢。另外,张骞在乌孙还派遣副使分别访问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后来这些国家也都派使节,携带礼物,随汉朝使臣陆续回访长安。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通道以后,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蚕豆)、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陆续传入中原地区;西域的蒲梢、龙文、鱼目、汗血等良马,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地毯等名贵毛织品,也源源东传,丰富了内地的经济生活;西域的箜篌、琵琶、胡笛等乐器,各种音乐、舞蹈、魔术的传入,则充实了内地的文化生活,其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更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原则向西域地区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挖渠(今新疆称“坎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年间,匈奴右部兼管西域僮仆都尉的日逐王与单于失和归汉,“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汉书西域传序》)。汉朝便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域(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护,是带兵监护。都护,是总监护。

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贬去西域各族首领的王号,降为侯,与西域各族的关系一度紧张,北匈奴势力乘机侵入,重新控制了西域。

班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东汉明帝派将军窦固伐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代理司马),别击伊吾庐(今新疆哈密),战于蒲类海,有功。窦固看出班超的才于,派他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班超首先到达鄯善,与随从袭杀匈奴使者,劝说鄯善归附汉朝。接着西行至于阗,用计迫使于阗王杀死匈奴使者归汉。第二年,前往西域西端的疏勒,废黜匈奴人所立的疏勒王,另立亲汉的疏勒贵族为王。这样,西域在隔绝了65年之后复通中原,汉王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北匈奴又出兵攻破车师,受其控制的焉耆、龟兹也攻杀西域都护陈睦。东汉政府无力还击,决定召回班超。疏勒举国挽留班超,班超遂决计留驻西域,反击匈奴。他先用疏勒兵击败匈奴控制的姑墨和莎车。再联合西域各国的军队击退大月氏贵霜王7万军队的入侵。公元91年(和帝永元三年),龟兹降于班超,汉以班超为西域都护。至公元94年,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各族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纳于东汉都护的统辖之下。
第4个回答  2015-10-01
防防防打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