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止痛药的副作用

吃止痛药的副作用

合理地应用止痛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但不适当的止痛,却会掩盖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因此,一旦发生疼痛,应首先找出病因,切勿贸然使用止痛药。如果未弄清疼痛的原因,盲目服用止痛药,虽然疼痛症状得到暂时缓解,却会掩盖疼痛的病因,使诊断失去了一个重要依据,不利于及早治疗。

长期服用止痛药可造成对止痛药的依赖性,一不吃就会药瘾发作,出现头痛加剧、周身不适、焦虑、烦躁、失眠多梦、厌食、恶心、呕吐等戒断反应,使病人难以忍受,致使病人须臾也离不了,结果更加危及到患者的健康。
目前常用的止痛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非甾体镇痛药。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芬必得等。此类药物有造成胃出血的可能,所以有严重胃病的病人不适合使用。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发展,一些新兴的非甾体类药物大大降低了胃肠道的副反应,但有严重胃病还是要谨慎选用;第二类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止痛药。此类药物对于胃肠道的刺激较小,而且没有成瘾性,可供无法耐受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选用。但其止痛作用较强,只能作为二线药物选用;第三类是阿片类止痛药,如杜冷丁、吗啡等。此类药物镇痛作用强大,有极强的成瘾性,因此仅用于晚期癌肿的病人止痛。

服用止痛药,病人一般存在以下两点顾虑:一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另一种是药物的成瘾性。
其实,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合理选药大大降低,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而说到成瘾性,只要不服阿片类药物,是不会有成瘾性的。再说阿片类药物一般药店不出售,只有在医生处方下才能领到。所以在用药时大可不必顾虑。

非甾体镇痛药是日常使用最多的止痛药,但是也有许多不良反应。比如,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对肾脏的不良反应、还有皮肤搔痒、药物性皮疹、荨麻疹、轻微头痛、头晕、耳鸣、嗜睡等,少数病人还可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心悸等。对于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时候,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一般来说,要降低止痛药不良反应须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准备,按医生嘱咐足量给药在家庭护理中必须根据医嘱正确掌握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合理的剂量、准确的给药时间,可消除80%—90%病人的疼痛;
2.用药后观察药效和有效时间用药应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减少不良反应,疼痛减轻后,药量可逐渐减少;
3.服止痛药前后不要饮酒.酒精可增加止痛药物的毒性,哪怕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害;
4.睡前服药宜适量增加夜间、睡前可增加药物剂量50%—100%,以保证无痛睡眠;
5.酌情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病人因病情或治疗产生严重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时,可使用止痛药的肛门栓剂,效果也很好。严重的疼痛还可选用针剂,经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形形色色的止痛药,有些标榜极速止痛,五分钟见效,也有些溶剂,配合害怕吃药者的需求;药剂师提醒市民,不同类别的止痛药均有其副作用或服用禁忌,进食前应注意。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药物教育资源中心教育总监崔俊明称,止痛药包括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又称NSAID,此类止痛药极为常用,但有机会引致肠胃溃疡,有肠胃溃疡者应与胃药同服,或服食其他止痛药。

阿士匹灵止痛药则不宜儿童服食,以免出现雷氏综合症,本港规定十二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英国更建议十六岁以下者均不宜服用。

扑热息痛类止痛药虽对肠胃影响不大,但过量服食会伤及肝脏,可短时间内肝中毒致死,每天份量不宜进食超过四克,即最多只可服食八粒药丸,每次服食也不宜超过两粒,即一克份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0
一般人吃1份, 也要吃胃药保护胃部.连吃3份以上, 开始会做成肝衰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