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拓展资料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⁶。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

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

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博拉病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是非洲的污染环境形成的。地方不卫生,各种垃圾堆在一起导致产生一种变异细菌,这种细菌因为无法被杀死和会被传染,所以才被名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变异感冒,但又不是完全像感冒)。非洲很多动物地区很多地方都非常不卫生也很肮脏。这种病毒恰好被动物接触到,然后有人去抓这种动物时也感染到。然后回村时就传染给大家。想想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没爆发这种致命病毒,偏偏总是非洲爆发各种各样的病毒。最初的问题是人不卫生造成的。动物是很难产生这种非常残忍把自己的内脏破坏,还内外都出血杀死自己的病毒。这还不单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每个不同的非洲地区产生出来的埃博拉病毒不同。一共有5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目前最新还是一种已经变异的埃博拉病毒,而且病毒变异有可能还不断地持续。
第2个回答  2021-01-02

一分钟了解埃博拉病毒

第3个回答  2020-01-25
第4个回答  2014-08-09
这病毒。谁也不知道它从哪来,只知道它在非洲雨林某处,有相当长的历史。每次都是人不知不觉的把病毒带出了原来的环境。当初 艾滋病就是这么出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