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瘫痪病人

我的姥姥腿摔了,所以只能在床上躺着,我给怎么照顾她呢?
请详细说明,比如吃什么样的饮食比较好,应该如何反身子,擦洗等等
舅舅.姨他们?别提他们了,提起来我就生气,他们懒得伺候姥姥,嫌姥姥脏,有时都不给饭吃,不给水喝,我真的很想天天都能陪在姥姥身边,可是条件不准许,爸爸妈妈还要上班,我还要上学,所以只好让她住在老家,不过我每周都回去看望她,一去她就不让我走,每次坐在车上都要哭一场,因为我小时候是姥姥哄大的,所以感情很深,给了舅舅和舅妈好多钱,他们也不对她好,气愤!!!

怎样调整偏瘫病人的被褥和衣着?
偏瘫病人最好睡带有护栏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于以后的康复锻炼。可以在木板床上铺厚软的褥子,有条件的可以用气垫床。大小便失禁时可以在被单下垫一块橡胶垫,被单上垫一张纸尿布,以便及时更换,保持干燥。
偏瘫病人穿的衣服应肥大柔软,穿脱方便,最好是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的,以便于更换。更换衣服时,健侧上肢先换,一侧脱下后马上穿上替换的衣服,以免着凉;更换患侧时,要保护好肩关节,防止脱臼;气温低时要提高室温,盖轻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觉障碍而烫伤;夏季气温高时,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盖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着凉。

瘫痪护理

防尿路感染 正确处理好排尿障碍,因尿潴留放尿管引流的,适当采用夜间持续、白天间断放尿法,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换管,冲洗膀胱,及时清理尿道外口分泌物。对尿失禁者,男性用阴茎套接集尿袋;女性用保护性尿垫、尿布。鼓励多喝水,起冲刷作用。多吃水果,增加水分又补充维生素C、钾等。酸化尿液,预防膀胱结石形成。抬高床头,利于排尿,减少尿逆流感染。

防褥疮 瘫痪病人8至9小时不翻身时,受压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医学上称这种压力性坏死病变为褥疮。多发生在体表骨突出及承重部位,如骶尾部、肩岬部、足跟等;愈合时间长;伴局部感染为其特点。

定时协助翻身、变化体位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白天2-3小时,夜间4-5小时翻一次身,左、右侧翻交替进行,侧身不能少于半小时。翻身后立即按揉受压突出部位、或热敷或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承重部位加厚棉垫或汽垫,起缓冲保护作用。定时协助运动或按摩患肢,防足跟褥疮及恢复患肢功能都有好处。

防便秘 瘫痪病人便秘事小非小,不仅增加排便困难和痛苦,还给护理带来麻烦。

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合理调配膳食,食品多样化,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晨醒刷牙后喝300毫升凉白开水或温蜂蜜水,有润肠、促蠕动之功效。另外加强腹壁肌、提肛肌功能锻炼,在床头另端,牢系结实的布带或皮带,双手用力紧握布带,借助外力拉起上身,尔后放下,连续运动,量力而行。坚持下去,有利排便、防褥疮、增加肺活量,一举多得。

怎样帮助偏瘫病人树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维无障碍的偏瘫病人,常因活动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病人的治疗、睡眠和食欲。要帮助病人摆脱悲观情绪,医务人员、病人亲属、社会服务机构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进行康复医疗。要将康复医疗贯彻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努力减轻残疾的程度,避免并发症。大量资料证明适时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指导等,对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纠正消极心理等具有明显作用。
(2)进行周密的生活护理,创造温暖的感情氛围。在众多人关心的环境中,患者容易摆脱孤独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帮助,弥补因残疾带来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别是中风进展阶段的患者,往往灰心丧气,此时更需要较多的生活帮助。未婚的偏瘫病人,面对婚姻和就来,不可避免地产生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情绪,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顾,需要亲属不厌其烦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既正视现实,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随着病情的稳定或情绪的好转,要逐渐使病人理智地对待残疾,鼓励其实现自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早期投入康复医疗训练,克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挛缩和僵硬,最大限度地减低残疾的程度。组织文娱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使瘫痪病人在一起相互启发,增加参与集体活动和回归社会的意识,消除自卑心理。

对于褥疮,预防最为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
(2)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饮食中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增加病人皮肤的抵抗力。
(6)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总之,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1)重视病前调护,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
老年痴呆是缓慢发生的疾病,多数病人说不出明显的发病日期,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应积极防治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老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
(2)帮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
痴呆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给予卫生指导,采取措施制止不卫生行为,如随地大小便、捡地上东西吃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太阳。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对病情较重的病人,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营养饮食、衣着冷暖和个人卫生。
白天尽量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散步、太极拳、编织等,另外,也可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文娱性电视(忌看恐怖、惊险及伤感的节目),使病人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碍,要为病人创造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入睡前用温水洗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等。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病人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3)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强调,帮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并不是什么都去帮病人做,也不是看着病人自己去做就不管了,其含义是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人的大脑、躯体、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属要花一定时间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人厕,并要求其按时起床;家人或照顾者陪伴患者外出,认路、认家门;带领患者干些家务活,如擦桌子、扫地;晚饭后可让患者看一会儿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些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注意,切不可图省事,一切包办,那样反而会加速痴呆的发展。
家属应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广交朋友和参加社会活动。加强思维、记忆、计算能力等训练。有言语障碍者进行口语锻练和训练。通过交谈,病人的言语、思维等能力得到训练。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鼓励活动,保障睡眠。可根据病人平时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伴随,以防撞车、撞人、跌倒或与人争执。每天应保证有6至8小时的睡眠,夏天尽量午睡。 (4)饮食护理。
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5)注意安全护理。
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衣袋中最好放一张写有病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或布条,如万一走失,便于寻找。行走时应有人扶持或关照,以防跌倒摔伤、骨折,对居住在高层楼房的痴呆老人,更应防止其不慎坠楼。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免呛入气管而窒息死亡,吃鱼注意被鱼刺卡住。,病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服下肚。睡床低,必要时可加栅。不要让患者单独承担家务,以免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见、找得到的地方。家里的药品、化学日用品、热水瓶、电源、刀剪等危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撞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
(6)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设施应便于病人生活、活动和富有生活情趣。家庭和睦温暖,使病人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7)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痴呆老人反应迟钝,不知冷暖及危险,很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又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所以对老年痴呆患者要密切观察,注意其饮食、起居、二便变化,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未及时发现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8
怎样调整偏瘫病人的被褥和衣着?
偏瘫病人最好睡带有护栏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于以后的康复锻炼。可以在木板床上铺厚软的褥子,有条件的可以用气垫床。大小便失禁时可以在被单下垫一块橡胶垫,被单上垫一张纸尿布,以便及时更换,保持干燥。
偏瘫病人穿的衣服应肥大柔软,穿脱方便,最好是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的,以便于更换。更换衣服时,健侧上肢先换,一侧脱下后马上穿上替换的衣服,以免着凉;更换患侧时,要保护好肩关节,防止脱臼;气温低时要提高室温,盖轻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觉障碍而烫伤;夏季气温高时,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盖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着凉。

瘫痪护理

防尿路感染 正确处理好排尿障碍,因尿潴留放尿管引流的,适当采用夜间持续、白天间断放尿法,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换管,冲洗膀胱,及时清理尿道外口分泌物。对尿失禁者,男性用阴茎套接集尿袋;女性用保护性尿垫、尿布。鼓励多喝水,起冲刷作用。多吃水果,增加水分又补充维生素C、钾等。酸化尿液,预防膀胱结石形成。抬高床头,利于排尿,减少尿逆流感染。

防褥疮 瘫痪病人8至9小时不翻身时,受压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医学上称这种压力性坏死病变为褥疮。多发生在体表骨突出及承重部位,如骶尾部、肩岬部、足跟等;愈合时间长;伴局部感染为其特点。

定时协助翻身、变化体位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白天2-3小时,夜间4-5小时翻一次身,左、右侧翻交替进行,侧身不能少于半小时。翻身后立即按揉受压突出部位、或热敷或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承重部位加厚棉垫或汽垫,起缓冲保护作用。定时协助运动或按摩患肢,防足跟褥疮及恢复患肢功能都有好处。

防便秘 瘫痪病人便秘事小非小,不仅增加排便困难和痛苦,还给护理带来麻烦。

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合理调配膳食,食品多样化,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晨醒刷牙后喝300毫升凉白开水或温蜂蜜水,有润肠、促蠕动之功效。另外加强腹壁肌、提肛肌功能锻炼,在床头另端,牢系结实的布带或皮带,双手用力紧握布带,借助外力拉起上身,尔后放下,连续运动,量力而行。坚持下去,有利排便、防褥疮、增加肺活量,一举多得。

怎样帮助偏瘫病人树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维无障碍的偏瘫病人,常因活动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病人的治疗、睡眠和食欲。要帮助病人摆脱悲观情绪,医务人员、病人亲属、社会服务机构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进行康复医疗。要将康复医疗贯彻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努力减轻残疾的程度,避免并发症。大量资料证明适时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指导等,对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纠正消极心理等具有明显作用。
(2)进行周密的生活护理,创造温暖的感情氛围。在众多人关心的环境中,患者容易摆脱孤独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帮助,弥补因残疾带来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别是中风进展阶段的患者,往往灰心丧气,此时更需要较多的生活帮助。未婚的偏瘫病人,面对婚姻和就来,不可避免地产生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情绪,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顾,需要亲属不厌其烦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既正视现实,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随着病情的稳定或情绪的好转,要逐渐使病人理智地对待残疾,鼓励其实现自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早期投入康复医疗训练,克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挛缩和僵硬,最大限度地减低残疾的程度。组织文娱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使瘫痪病人在一起相互启发,增加参与集体活动和回归社会的意识,消除自卑心理。

对于褥疮,预防最为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
(2)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饮食中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增加病人皮肤的抵抗力。
(6)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总之,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第2个回答  2007-05-28
怎样护理中风偏瘫急性期的病人?
中风偏瘫病人的急性期护理对疾病的抢救成功非常关键,特叙述如下:
⑴ 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中风偏瘫病人,特别是脑出血病人,要尽量减少探视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搬动。烦躁不安的病人要选择安静避光的房间,以减少刺激;必要时加上床档防止坠地碰伤。
(2)及时吸氧:中风偏瘫病人都有脑缺氧,临床上常常采用鼻管给氧,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鼻腔是否通畅,以及鼻腔的清洁卫生。
(3)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如意识、呼吸、瞳孔和血压、脉搏、体温等。
(4)注意饮食和营养:一般发病的l~3日不应进食,因为刚发病的病人可有昏迷、呕吐等,勉强进食可能会导致食物吸入肺内造成感染,但必须有适量的静脉补液。3日以后仍不能进食者,要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供应。
(5)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褥疮;保持功能体位,防止瘫痪肢体畸形。
(6)保持口腔卫生:要帮助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病从口入。
(7)大小便护理:中风病人常有排便困难,可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用缓和的泻药、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时排便。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训练其按时排尿,建立条件反射;对于尿潴留病人,若腹部热敷或针灸无效,可以保留导尿,但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并预防尿路感染。

怎样预防和护理褥疮?
中风病人常有肢体瘫痪,不能自己翻身改变体位,身体局部受到压迫,加上瘫痪肢体的皮肤营养功能下降,最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和水泡,以后变成紫红色并开始破溃,破溃初期疮面鲜红有渗出液,然后疮面加深,颜色变暗发黑。好发于胸背、臀部、髋关节、足跟和外踝等受体重压迫处。对于褥疮,预防最为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
(2)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饮食中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增加病人皮肤的抵抗力。
(6)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总之,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怎样护理瘫痪的肢体?
因中风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偏瘫、或单肢瘫、以及两次发作累及双侧肢体瘫痪。病人常伴语言障碍,因球麻痹常有呛咳,或某种程度的智力下降。对病人须加强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心理护理:重视病人的思想工作。瘫痪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家属须鼓励病人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为此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应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撑物。
(3)加强瘫痪肢体的活动: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可防肢体挛缩、畸形。
(4)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5)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瘫痪有好转时,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

怎样帮助偏瘫病人树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维无障碍的偏瘫病人,常因活动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病人的治疗、睡眠和食欲。要帮助病人摆脱悲观情绪,医务人员、病人亲属、社会服务机构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进行康复医疗。要将康复医疗贯彻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努力减轻残疾的程度,避免并发症。大量资料证明适时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指导等,对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纠正消极心理等具有明显作用。
(2)进行周密的生活护理,创造温暖的感情氛围。在众多人关心的环境中,患者容易摆脱孤独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帮助,弥补因残疾带来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别是中风进展阶段的患者,往往灰心丧气,此时更需要较多的生活帮助。未婚的偏瘫病人,面对婚姻和就来,不可避免地产生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情绪,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顾,需要亲属不厌其烦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既正视现实,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随着病情的稳定或情绪的好转,要逐渐使病人理智地对待残疾,鼓励其实现自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早期投入康复医疗训练,克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挛缩和僵硬,最大限度地减低残疾的程度。组织文娱活动,提高生活乐趣,使瘫痪病人在一起相互启发,增加参与集体活动和回归社会的意识,消除自卑心理。

怎样调整偏瘫病人的被褥和衣着?
偏瘫病人最好睡带有护栏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于以后的康复锻炼。可以在木板床上铺厚软的褥子,有条件的可以用气垫床。大小便失禁时可以在被单下垫一块橡胶垫,被单上垫一张纸尿布,以便及时更换,保持干燥。
偏瘫病人穿的衣服应肥大柔软,穿脱方便,最好是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的,以便于更换。更换衣服时,健侧上肢先换,一侧脱下后马上穿上替换的衣服,以免着凉;更换患侧时,要保护好肩关节,防止脱臼;气温低时要提高室温,盖轻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觉障碍而烫伤;夏季气温高时,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盖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着凉。

偏瘫康复病人在家出现哪些情况要送医院?
脑血管病不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且复发率也高。有相当一部分中风偏瘫病人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中风偏瘫。因此,在家康复的中风偏瘫病人就有可能再次中风偏瘫。通常第二次中风偏瘫比第一次中风偏瘫病情严重,死亡率也比第一次高得多,因此及时送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十分必要。
在家康复病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则可能再次发生中风:瘫痪肢体无力加重;偏身出现麻木,或者另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无力;讲话不清楚或者口吃;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眩晕发作伴呕吐;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癫痫发作。此时,必须立即送医院。
此外,中风病人有发热、咳嗽咳痰,或者腹痛腹泻,或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说明患者有其它内科方面的疾病,也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第3个回答  2007-05-28
你好:姥姥的腿摔坏了,躺在床上期间,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帮助姥姥的生活起居要更有规律。
2.每天都要量二次血压。
3.注意姥姥个人卫生。每周最少洗一次头发,也要定时修剪指甲。
4.对姥姥的讲话方式要以温和、稳定的态度进行。
5.卫浴设备要改装,加装扶手及防滑垫,保持浴室的干燥。
6.姥姥不能自己翻身时,每三到四个小时要变换姿势,以避免褥疮的产生。
7.不可使姥姥感到孤独,姥姥心情好其他相应会得以改善,要知道老年人最大的痛楚就是在生活上孤独,所以在心理上都要关心,只要你是真心关爱,物质的东西相比之下并不是最重要。
另外:老人家的饮食也应该选择既营养又要清淡一些的为为好。
你对老人的关心,我们应当向你学习。预祝你姥姥早日康复!
第4个回答  2007-05-28
(1)重视病前调护,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
老年痴呆是缓慢发生的疾病,多数病人说不出明显的发病日期,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应积极防治导致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老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
(2)帮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
痴呆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给予卫生指导,采取措施制止不卫生行为,如随地大小便、捡地上东西吃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太阳。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对病情较重的病人,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营养饮食、衣着冷暖和个人卫生。
白天尽量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散步、太极拳、编织等,另外,也可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文娱性电视(忌看恐怖、惊险及伤感的节目),使病人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碍,要为病人创造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入睡前用温水洗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等。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病人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3)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强调,帮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并不是什么都去帮病人做,也不是看着病人自己去做就不管了,其含义是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人的大脑、躯体、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属要花一定时间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人厕,并要求其按时起床;家人或照顾者陪伴患者外出,认路、认家门;带领患者干些家务活,如擦桌子、扫地;晚饭后可让患者看一会儿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些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注意,切不可图省事,一切包办,那样反而会加速痴呆的发展。
家属应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广交朋友和参加社会活动。加强思维、记忆、计算能力等训练。有言语障碍者进行口语锻练和训练。通过交谈,病人的言语、思维等能力得到训练。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鼓励活动,保障睡眠。可根据病人平时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伴随,以防撞车、撞人、跌倒或与人争执。每天应保证有6至8小时的睡眠,夏天尽量午睡。 (4)饮食护理。
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5)注意安全护理。
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衣袋中最好放一张写有病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或布条,如万一走失,便于寻找。行走时应有人扶持或关照,以防跌倒摔伤、骨折,对居住在高层楼房的痴呆老人,更应防止其不慎坠楼。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免呛入气管而窒息死亡,吃鱼注意被鱼刺卡住。,病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服下肚。睡床低,必要时可加栅。不要让患者单独承担家务,以免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见、找得到的地方。家里的药品、化学日用品、热水瓶、电源、刀剪等危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撞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
(6)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设施应便于病人生活、活动和富有生活情趣。家庭和睦温暖,使病人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7)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痴呆老人反应迟钝,不知冷暖及危险,很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又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所以对老年痴呆患者要密切观察,注意其饮食、起居、二便变化,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未及时发现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