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襄州区的规划

如题所述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襄州站在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奋力建设新襄州的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襄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制定襄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抓突破,突出做大经济总量,致力于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奋勇拼搏、争先进位的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各地激烈的发展竞争态势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盯“实干兴区、争进十强”发展目标,构建“一区两线三板块”的发展布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靠二十,三年进二十,四年大跨越,五年进十强”的发展步骤,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全区“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发展构筑了新的起点和发展平台。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综合实力再登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调整再上新层次;农业优势继续扩大,农民收入逐年攀升;园区建设突飞猛进,机电汽配、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房地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快速膨胀为百亿产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日益改善,城区面貌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十一五”时期,我区把握了发展机遇,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创造了发展优势,改善了发展环境,是经济迅速发力、后劲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的发展时期,是经历撤县设区调整徘徊后经济综合实力上升最快的时期。县域经济连年进位,2009年成功跻升全省第一方阵,成为鄂西北唯一一家进入全省二十强的地区。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被省、市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全省畜牧养殖大县、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先进县(市、区)、全省平安县(市、区)、全省“四访”促和谐先进县(市、区)、全省先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先进县(市)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市、区)。我区探索建立的综治维稳信访联动机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一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奋斗的历程载入史册,打下的基础影响深远。

2、“十二五”率先发展的新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变,从总体上有利于我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
未来5年,是襄州综合实力的快速扩张期。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粮食主产区继续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无疑会促进襄州更好更快地发展。襄州地处中西部连接点,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是国家多项政策重点支持的密集区,是全国、全省重大项目摆放的重点区,投资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投资的强度也必将进一步增强。省将大力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区是鄂西圈的重要单元,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我区是襄阳最大的城区。抢抓上述发展的大好机遇,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吸纳聚集更多发展要素,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张经济总量,全面提升襄州综合实力,是“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未来5年,是襄州争创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以工业化引领发展仍是“十二五”时期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将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襄州,面对工业化、信息化等有利契机,正是实现弯道超越的良机。要抓住国家产业振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邻近依托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张“国牌”平台优势,凝聚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结构调整中扩大总量,在总量扩张中优化结构,提升做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形成以支柱产业为重点,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增强襄州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五年,是襄州城区融入主城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重要成长期。“十二五”时期,襄阳将正担负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打造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努力成为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的中心城市,这是襄州乘势而上、强壮自身的极好机遇,更是襄州融入主城区、超越主城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直接推力。我们要转变观念,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全面提升襄州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也应看到,襄州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争进全省十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二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大。如国家总体控制土地使用及加强金融调控的政策将对我区扩大融资和建设用地产生一定的制约;产业的总体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条件都相对比较薄弱,增加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难度等等。三是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变大。与全省十强比,对比全国百强看,总量偏小的问题越发突出,发展不够,是襄州最大的实际;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发展水平不高仍是襄州今后一个时期的需要着力解决的矛盾。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四是和谐建设的难度扩大。多年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和不可测的不稳定因素依然会不断发生,信访稳定的压力增大,构建和谐社会的难度加大。因此,全区上下务必牢固树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坚定信念;务必高度统一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认识,抢抓机遇,趋利避弊,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襄州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3、“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十二五”时期,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做大经济总量、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把襄州建设成为“两大基地三大中心”(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最重要的畜牧养殖基地、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全市新兴的工业中心、全市乃至整个鄂西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十强,力争把襄州打造成以新型工业发达、现代农业强势、宜居宜业特点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必须把“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本质要求,落实省、市跨越发展的部署,坚持“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之路,使襄州始终在襄阳当好排头兵,在全省走在前列。

——必须把做大经济总量、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主线。要从襄州在全国比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抓住“十二五”时期的好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做大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做到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高于“十一五”的平均增长水平。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调结构,在调整结构中做大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必须把一区三线三板块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空间布局。“十一五时期”形成的一区两线三板块”的区域发展布局思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为:一区,即国家级襄樊经济开发区,三线,即以伙牌为中心的207国道沿线,以双沟为中心的316国道沿线,以东津为中心的襄钟路沿线。三板块,即以襄东、襄北、夹河套为基地的畜牧养殖、优质稻麦和蔬菜种植三大农业产业化板块。

——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方法。坚持工业立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发展城区经济,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彰显农业优势,打造农业强区。坚定不移打造机电汽配、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房地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推进集群化、规划化、高端化。立足抢占发展制高点,积极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必须把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推动由经济大区向富民强区转变。幸福是人民的殷切期盼、发展的最高追求。突出幸福襄州建设,以此引导发展、激发活力、凝聚人心,使幸福襄州成为襄州的独特形象和核心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