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为负值时代表企业什么状况

如题所述

一、利润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利润总额为负值时,表示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亏损时,即没有利润,所以自然没有所得税。所以当前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净亏损)。

1、该企业利润总额指的是总收入,在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工资,工程成本,办公成本,税务等)后,净利润可能就是负的;

2、该企业的利润总额已经是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的值,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税务按照总收入来收的税,此部分支出超出了利润总额。

二、现代企业是以利润核算为纽带的联系机制。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自己的收入抵补支出,并且为投资人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

企业实现收入的多少是决定其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利润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志,决定着投资人收益的大小。因此,加强收入和利润的核算,对于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极其分配,确定投资人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在收益总括观点下,利润总额是一外收支项目和前期调整项目;但在损益表中,许多国家还是在计算利润总额(或会计收益)之前,将当期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正常利润)和其他损益(非正常利润)分开列示。

正常利润

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投资告示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正常利润。

非正常利润

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

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即在损益表中分开列示)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客观、更准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当总利润为负时,表示公司在当前会计期间处于亏损状态。

所得税和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计算所得税的时候,是根据利润总额的数据再经过一系列的纳税调整后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而不是利润总额*25%。

举例说当月利润总额-100万,但是纳税调整的时候发现有120万的成本没有取得发票,那就不能税前列支,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100+120)*25%=5万元,就产生了所得税。还有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等的纳税调整。

扩展资料

净资产为负一般是由企业巨额亏损引起。当未分配利润(包括本年利润和以前年度未分利润)为负值且金额大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净资产为负。如企业注册资本100万,资本公积等为零,未分利润和本年利润为-300万,则净资产额为-200万。

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如果你单位一直出于利润负增长状态,当你单位的未分配利润亏损数额大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和的时候,净资产就是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利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4

利润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利润总额为负值时,表示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亏损时,即没有利润,所以自然没有所得税,所以当前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净亏损)。

企业是以利润核算为纽带的联系机制,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收入抵补支出,并且为投资人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企业实现收入的多少是决定其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利润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志,决定着投资人收益的大小。

因此加强收入和利润的核算,对于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极其分配,确定投资人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调整净利润注意事项:

1、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下,取得投资的时候被投资单位账面上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那么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要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存货出售的部分要按照公允价值调整结转的营业成本的金额,这些都需要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

2、非同一控制的免税企业合并中,取得投资的时候被投资单位账面上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确认了递延所得税,那么以后期间转回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就会调整被投资单位的所得税费用,这个所得税费用的金额也是要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

3、内部存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等交易中存在的未实现损益是要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的时候主要根据调整抵销分录中抵销的损益类项目的金额来调整。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时不用调整净利润,这里主要是因为内部债权债务没有形成实物资产,所以调整抵销中涉及的损益类项目的金额不属于真正的内部交易损益,不需要调整净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亏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2

当利润总额为负时,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的营业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亏损。

净利润负值,代表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

营业利润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利润总额间的关系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

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

扩展资料:

利润总额分类

在收益总括观点下,利润总额是一外收支项目和前期调整项目;但在损益表中,许多国家还是在计算利润总额(或会计收益)之前,将当期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正常利润)和其他损益(非正常利润)分开列示。

正常利润

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投资告示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正常利润。

非正常利润

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

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即在损益表中分开列示)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客观、更准确。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利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5-26
利润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利润总额为负值时,表示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亏损时,即没有利润,所以自然没有所得税。所以当前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净亏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