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章-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如题所述

攻击行为定义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该定义涵盖了两种不同的攻击行为,当动物发怒时,它们在展示典型的社会性攻击行为;当掠食者前行在猎物之后,它们表现的是静息的攻击行为。对于认为区分为:

在分析敌意性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原因时,社会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更多的是适应性的而非自我破坏。两种理论都认为,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

本能理论无法解释攻击行为在个体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等等。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和沙克尔福德认为:攻击行为的适应性价值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在人类历史上更多地出现在男性之间。这并非因为男人有一种“攻击本能”,而是男人从他们成功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一种心理机制,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基因在下一代中得到保留的几率。

攻击行为是复杂的,并非简单地收到了大脑中某个特定区域的控制。尽管如此,研究者还是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能够促进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

一些实验证明,某些脑区的激活和抑制能够影响敌意程度。

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 很多动物可以被驯养得有很强的攻击倾向。

我们的气质(即我们的反应性和反应强度)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受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影响。

一项研究显示,攻击行为是由一种能够改变神经递质平衡的基因和童年时期的受虐待经历共同决定的。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同样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刺激的敏感性。
有暴力倾向的人比一般人更可能饮酒,在喝醉之后更可能变得具有攻击性。酒精降低人们的自我觉知和考虑后果的能力,使人们的个性弱化,降低我们的抑制能力。

暴力行为与雄性激素即睾丸激素也有关系,降低雄性激素水平的药物可以削弱有暴力倾向男性的攻击性。

暴力行为另一个常见的元凶是神经递质 5-羟色胺的缺乏,在控制冲动的额叶区有其许多神经接受器。同时,睾丸激素、5-羟色胺和行为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这里的挫折是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

挫折导致:

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驱力可能会被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转而指向自己。

伯科威茨认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攻击行为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与攻击行为有关的线索会放大这种攻击行为。(注意,挫折-攻击理论是用来解释敌意性而非手段性攻击)

挫折与剥夺不同。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产生挫折感,在告诉现代化的国家里,随着城市化程度和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可能的前景越来越敏感。当人们的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的挫折感变得更为强烈。

当我们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我们的挫折感就会变得较为复杂。这种感觉成为相对剥夺。相对剥夺同样会造成挫折感。

人类和动物都可以习得攻击行为的回报。

班杜拉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来自家庭、文化和大众媒体的攻击性榜样的影响。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由于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情绪唤醒以及代价和回报产生的结果预期会导致我们的一些行为:依赖、成就、退缩与顺从、攻击、躯体症状、药物酒精自我麻醉、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能诱发攻击行为的事件不仅包括挫折,还有一些令人厌恶的体验:疼痛、令人不适的炎热,受攻击、过度拥挤等。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体验到机体的唤醒状态,同时躯体的兴奋状态确实可以强化几乎所有情绪。

性唤醒和愤怒等其他形式的唤醒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增强的。

看到武器就是这样一种攻击线索,尤其是当它被看做一种暴力工具而非消遣时。枪支会启动敌对性想法和惩罚性的判断。

枪支并不只是提供攻击线索,它们还拉大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接触色情信息会增强人们对“强暴谬论”的接受度。

色性文学会增加男性对女性的实际攻击。
反复观看以快速、强迫的性行为为特征的色情片容易导致:

宣泄假说理论主张,观看暴力节目让人们释放他们被压抑的敌意。

观看暴力节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暴力行为。

当一个有魅力的人因正当理由而实施了适度的暴力,而这种暴力未受惩罚且没有标下出造成了任何伤害时,观看暴力节目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总而言之,观看暴力之于攻击行为的影响,要胜过被动抽烟之于肺癌。

研究者探索了为什么观看暴力节目会有这种效果。考虑三种可能性:

脱敏作用:对应人出现类似的情绪敏感度降低。
改变知觉:看电视多的人比看电视少的人更容易夸张周围世界暴力发生的频率,更害怕遭到人身攻击。
认知启动:观看暴力录影带可能会激活与攻击有关的概念网络。

暴力游戏有可能比观看暴力电视更容易诱导人们做出攻击性行为:

与非暴力电子游戏相比,玩暴力电子游戏更容易:

目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宣泄假说相反,过多地模拟暴力行为只会促使其攻击性倾向增强,而不是宣泄暴力情绪。

群体通过责任扩散使攻击行为增大,责任扩散随着距离的增大和人数的增多而变强。

社会心理学已经对实验情境和日常世界中的攻击进行了研究,而且结果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在两种情境下,攻击的增强可以被这些因素预测:

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暴力并不能实现宣泄。

第四章提到,残忍的行为引起了相应的态度。

如果攻击行为是习得的,那么就存在控制它的希望。

避免给人们以错误的、不可达到的预期是明智的。
只有当惩罚措施强大,及时并且确定;当它和对期待的行为进行奖励结合起来;而且接受者不愤怒这样的理想条件下,威胁惩罚才能消除攻击行为。若缺少这种威慑力量,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爆发。

但是惩罚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体罚通常能产生消极作用。可以通过奖励和塑造非攻击性行为,和产生与攻击行为不一致的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