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谁的权力更大?

如题所述

自打始皇帝开创皇帝制度,我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独裁时期,最大执政者完成了权利的集中精力。皇上独尊、君权高于一切、帝位承袭组成了皇帝制度的本质特征,君权的实质就是独裁的、排斥的。但是,皇上在整治我国的历程中,又迫不得已借助朝中官吏的能量,她们有时候会危害皇上无拘无束的行使职权,对君权产生牵制,尤其是做为曹娥之祖的宰相,也是君权的主要危害。

因而,怎样御统臣子,保证君权的高于一切性,就变成了皇上们煞费苦心要想处理的问题。这当中的重要,就是消弱相权。丞相制度是始皇帝开设的。宰相的岗位职责就是佐君王、总曹娥,影响力赫赫有名,权利非常大。俗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能别人熟睡,君权高于一切,又岂能一点儿指染?在历史上,自宰相开设至今,君主们为了更好地消弱相权,费尽心思了多种方法,伎俩多种多样。丞相,在历史上仅有辽国设为官衔。丞相是在没有设宰相的时期,对履行宰相权力官衔的通称。

唐代、宋代,吸取前朝“一人之下,位极人臣”的宰相,权利很大,危害君权,因此不设宰相一职。但皇上综理军国大事又太忙,李世民时,设“同中书门下三品平”之职,后改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权力,习称丞相,为防止中央集权,设定多的人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世民心腹大臣李绩,变成在历史上“同中书门下”第一人。宰”的意思是主宰者;“相”,本为相礼的人,字意有辅助之意。太宰与相配称之为丞相,宰相联称始常见于《韩非子·显学》。

丞相影响力的实际名字高达几十种,各代不一样:太宰、相、相邦、国相、宰相、大司徒(汉朝)、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代)、内阁首辅、国家总理(清朝末期)这些。丞相与宰相(官衔名)并不是一个定义。丞相是一种通称,并没有实际指独立的一个官衔,可是宰相是一个独立的官衔,因此便是一个包括被被包含的联系了。“宰相”是“丞相”在某一历史时间时期的实际媒介。宰相仅有在把握决定权时,才可以被称作丞相。像在明朝时期的较为有权利的内阁首辅等,有时候也被称作丞相。假如非得分丞相和宰相谁大,那或是丞相要大一些,终究丞相是包含宰相的,丞相也是属于宰相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丞相”是确切的官职,而“宰相”并不是具体官职,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很多丞相或者行使丞相职权的官员也被尊称为宰相;宰相和丞相相比来说,丞相的权利更大一点,因为在宰相这个说法出现之前,丞相职位的权力更大,后来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丞相的权力也渐渐被缩减,有的朝代甚至将其取消,分割成一个部门。
第2个回答  2022-06-05
一般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是一个制度。但是丞相的权力是低于宰相的,丞相是一个人,要听宰相的话。宰相的权利更多。
第3个回答  2022-06-04
宰相一般是在唐朝以前有的称呼,丞相是唐朝以后有的称呼,宰相和其他官位是并列的,但是丞相是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的,丞相的权力更大。
第4个回答  2022-06-05
宰相一般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皇帝也得忌惮于三分,丞相听命于宰相。没有人愿意听从他的吩咐,所以我认为是宰相的权力更大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