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说宝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翻译文言文〈子罕说宝〉

原文: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译文: 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懂玉的人看,他们说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 ,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很恭敬的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2. 子罕说宝这则文言文大意是

原文: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译文:

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懂玉的人看,他们说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 ,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很恭敬的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3. 《子罕说宝》文言文阅读题

我【以】不贪为宝 :我把不贪作为珍宝,

若【以】与我 :如果(把玉)给我,

玉人以【为】宝也:玉匠认为它是珍宝,为:wei 二声,认为

使玉人【为】之攻之: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为:wei 四声,替

献【诸】子罕:把它献给(国相)子罕!诸:代词

子罕置【诸】其里: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手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诸:代词

故敢献【之】 :所以敢献给你!之,代词,

使玉人为之攻【之】: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之,代词,代玉

4. 子罕说宝译文

有一个宋人得到美玉,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懂玉的人看,他们说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 ,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献玉的人很恭敬的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或:有人,有个人。 诸:之于。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

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

富而后使复其所。) 鲁襄公十七年的时候,宋国的皇国父做了太宰,要为宋平公建造一座高台,因此妨碍了农业收割。

子罕请求在农事完毕以后再建造,平公不答应。 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年的麦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

担任上卿的子皮根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人分发粮食,每户一钟,郑国人没有挨饿。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大拥护。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这是百姓所希望的。”宋国也发生了饥荒,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

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挨饿。

晋国的叔向听说这些情况后,说:“郑国的罕氏(即子展、子皮的家族)、宋国的乐氏(即子罕的家族)肯定会长盛不衰,他们应该都能够执掌国家的政权吧!这是因为民心都已归向他们了。以其他大夫的名义施舍,不只是考虑树立自己的德望名声,在这方面子罕更胜一筹。

他们将与宋国共存亡吧!”。

5. 子罕说宝翻译

子罕弗受玉目录本文原文译文注释启示拓展延伸《左传》编年体例后人注释外交辞令参考资料本文 原文 译文 注释 启示拓展延伸 《左传》 编年体例 后人注释 外交辞令参考资料展开 编辑本段本文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

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注释 1、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又名乐喜; 2、示:给……看; 3、或:有人; 4、诸:之(代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于(介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在本文意思是:把玉献给。)

5、弗:不; 6、尔:你; 7、故:所以 8、若:假如; 9、与:给 10、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11、以……为:把……当作; 12、以为:认为; 13、皆:都; 14、丧:失去; 15、故:所以; 16、献:进献,进贡; 17、玉人:从事玉石加工的匠人 18、怀:藏 19. 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20. 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

里:居住的地区 21. 为之攻之:替献玉人整治好那块玉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

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

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编辑本段拓展延伸《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编年体例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后人注释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外交辞令 《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