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出处:《道德经》--老子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曰:“道可道,非常道。”

“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既然谈“道”谈“德”,就变成《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跟一般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同,我们常说“这个人修养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这与《道德经》关系不大。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老子认为“德”与“善”有点接近,这个“德”毕竟是好事,而“道”与一般常说的“道德”却毫无关系。

《道德经》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道德经》,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道德经》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道德经》,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可道,非常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道”,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叫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老子的“道”有两个意思。

1、有时指精神的实体;

2、更多的场合下是指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拓展资料

此句出自:《老子》。

《老子》,传统说法是中国春秋时期末期论述处世哲学的作品,其内容经传钞多有不同,无数注解后成为《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为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奉为创始典籍,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古书多无大题,据学者考证,《老子》作为书名可能始于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或更早之前,汉景帝时尊《老子》为经,称《道德经》可能始于王弼、皇甫谧生活的魏晋时期。

“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据帛书本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故又称《德道经》;传世本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也就是《道德经》。《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并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道德经》与《孝经》并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此经为《道德真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在<<道德经>>中,对“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存在”与“无为”,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详解可看<<道德经>>。

“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
“名可名非常名”是说,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

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的规律,只有从人生的规律中才能求得实实在在的名与利,即老子所说的“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这第一个“道”字指的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都是说的这个“道”。不单老子研究这个“道”,佛学也研究这个“道”。成了佛,称之为“得道”。指的也是这个道。儒家也研究这个“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说的也是这个“道”。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各门各派所研究的,都是这个“道”,只是出发点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研究心得与思想也有所不同,于是就分成了道家,儒家,墨家,释家,等等。

那么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呢?说不清楚。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再说,说得清楚就不叫“道”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就是这个道理。笼统地讲,所谓道,是人对形而上的一种认识。《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它既不是实体的“道”,换句话说不是所谓的什么规矩条款;也不是什么规律。说“天道”,有一种理解是天下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而这个“天道”也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可以这样说,它什么也不是,谓之“常无”;又存在于万物之中,谓之“常有”。总之,“道”就是人们对形而上的认识。是玄之又玄的东西。

那么“道,可道”,是指这种“道”,是可以去追求,可以被认识的。你看,佛家里有“得道高僧”,道家里也有“得道成仙”的。至于儒家,真正得了孔子那个“道”的,孟子算一个,子思算一个,再到后来,就难说了。至于朱熹有没有得到孔子那个“道”,有待商榷。但不管怎么少,还是有“得道”的。就说明这个“道”,是“可道”的。

那么悟得这个“道”难在哪呢?就难在这个“非常道”。不是一般的道。不是有形的“道”。是无形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个“道”,怎样去习得。光靠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悟”。要靠自己去领悟。这个就玄了。不是说你想“悟”就得悟得到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了七天,就悟得了这个“道”。有人在佛堂里打坐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大彻大悟。所以这个要“悟性”,佛家叫“慧根”。事实上就是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比如所受的教育,生长的环境,这是有很大关系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这个道理。

“名,可名,非常名”。其实这是对第一句的一个解释。为什么这个“道”,“非常道”呢?因为这个“道”,只是我们给它命了这个名,叫它“道”。那么什么是“道”,这一个“道”字是说不清楚的。因为这个“名”,本身就“非常名”。换句话说,这个“道”,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是不好用文字表达的。但非要给它命个名的话,也可以,就叫它“道”。不过这个“道”字,也不是通常说的那个意义了。这就是所谓的“名,非常名”。再进一步说,我们来用语言解释这个“道”,也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名”,我们给每一个汉字规定了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汉字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语言。所以这个语言是有规范,有限制的。而那个“道”,是无规范,无限制的。所以光靠语言是很难解释清的。只有用“非常名”来解释这个“非常道”。也就是说,解释“道”的关键,在于“言外之意”,这个就要靠悟了。

总之,第一段事实上就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这个“道”,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是“可道”的。这个大前提先提出来。不然,如果这个“道”人们根本就无法认识,那我们去研究它也没意义了。所以,“道,可道”。第二层意思就是要理解认识这个“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道”,“非常道”。我们只是给这个东西命了个名,叫“道”,其实它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道”的字面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只凭字面的意义,只凭“道”的名字,来理解这个道。而且用平常的语言,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这个“道”。所以我们只能用“非常之名”来定义和解释这个“非常之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说到了“名”这个问题。因为前面提到了对于“道”这个“名”,是“非常名”。这里就说明一下“名”。所谓天地之始,万事万物是没有名字的,不光是万事万物,任何的概念,任何的想法,都是没有名字的。后来有了语言,人们为了分别万物,就给万物命了名。所以“名”是用来区别万物的,是一种规范。

这样就引出第三段这个结论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前面说了,“道”既是“常无”,也是“常有”。所谓“常无”,就是指这个东西什么也不是,换句话说,没有办法给它命名。那么我们就把目光从“道”的字面意义离开,脱离“名”的束缚,回到“天地之始”的状态,也就是回到它的本性,这样研究“道”,就能发现“道”的精妙了。妙者,微之极也。把“道”最细微的地方都看得清楚了,都理解了,那这个“道”就能想清楚了。所以要悟得“道”,还是超脱语言的束缚,回归到“道”的本性,这样去理解,才能“得道”。那么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呢?“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际的意思。也就是说,“道”又是“常有”的。世上万事万物,其中都存在“道”。佛家说,万物皆有佛性,所谓“一花一自在,一叶一如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边际可至无穷。所以这个第三段是从“道”的深度和“道”的广度两方面来说这个“道”。

“此两者同,出则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就是无论是“常无”,还是“常有”,都是一个东西,都是“道”。这个“道”是很“玄”的东西。什么是“玄”?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叫“玄”。那为什么叫“玄之又玄”呢?因为这“常无”和“常有”都是“道”,可以说是“道”的两种形式,或者说两种表现方式。这个叫“玄”。而这两种对立的方式,还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有无相生”。换句话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生于“无”,“无”又生于“有”。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叫“玄之又玄”。而想清楚这个,就能领悟到很多奥妙了。所以说是“众妙之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1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现代文:白马是马,马不仅仅包括白马。马是共性之名,白马是个性之名。
白马是马,红马是马,黑马也是马。小马是马,大马也是马。公马是马,母马也是马。
马是抽象之名词,白马是具体的一个特殊名词。
现代文:道路是道,道不仅仅包括道路。第一个道是道路,是一个具体的名词,具有个性的特点。第二个道是抽象的名词,包括共性的特点。抽象的道可以包括众多个具体的道路类名词。

当然名可名,非常名。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用白马与马的关系来取象比类来分析道可道,可以让我们用辩证法来理解中国圣贤的文章,并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4个回答  2019-09-24
我给你另外几层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人法,地。 人,法地。
地法,天。 地,法天。
天法,道。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