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中含有哪些有毒气体?

如题所述

(1)矿井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有害气体,叫做矿井瓦斯。煤矿井下的有害气体有甲烷、乙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甲烷所占比重最大,所以矿井瓦斯习惯上单指甲烷(沼气)。甲烷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另外,在高压、高温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和苹果类似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比空气轻,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以吸着状态和游离状态存在。

吸着状态又称为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吸收两种。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表面上紧密附着一个薄层;吸收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的分子团内部。

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几种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当压力、温度变化时,吸着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称解吸,游离瓦斯转化为吸着瓦斯称为吸附。

(2)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②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分钟。

③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立方米/分钟。

(3)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突出。在煤矿的采掘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瓦斯向巷道和采空区涌出。瓦斯的涌出形式分为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

普通涌出,是指瓦斯从煤层或岩层表面非常细微的缝隙中缓慢、均匀而持久地涌出。其涌出的面积广、时间长,是瓦斯涌出的主要形式。

特殊涌出可以分为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突出两种。

瓦斯喷出是指大量瓦斯突然喷出的现象,喷出的时间可长可短(数天或数年)。

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是在一瞬间(几秒钟或几分钟)突然喷出大量瓦斯和煤炭(岩石),并伴随有强烈的声响和强大的冲击动力现象。

煤矿开采深度越深,瓦斯瞬间释放的能量也会越大。煤和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煤层平巷掘进、上山掘进和石门揭煤时,有的矿井在回采工作面也发生煤和瓦斯突出。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是两个概念,但灾害都来自于瓦斯。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在大量的有害气体瞬间涌入后,会形成窒息,但不一定会发生爆炸事故。但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后,会引发爆炸事故,一是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度以上。

(4)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因为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要比氧气大300倍,所以当空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会先同一氧化碳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大量缺氧而中毒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48%时,一小时内可使人中毒。症状是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迅速消失。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128%时,一小时内可使人严重中毒,这时除有轻微中毒的各种症状外,还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呕吐、恶心、感觉迟钝甚至短时间内昏厥、丧失行为能力等症状,同时皮肤呈桃红色,前胸、两颊和大腿内侧尤为明显。及时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后,能较快清醒,数天内可以恢复,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经过20~30分钟人即可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时,人呼吸几次便会丧失知觉,1~2分钟内引起致命中毒。煤气中毒可使人痉挛、突然昏厥,可昏迷数小时,甚至几昼夜,严重者呼吸停顿,处于假死状态,经抢救清醒后可能精神异常,甚至出现痴呆或者瘫痪等后遗症。

一氧化碳多来源于火灾、炮烟、瓦斯煤尘的爆炸。为避免中毒,爆破后必须进行通风,只有将烟尘吹散后才可以进行工作,在烟尘、火灾侵袭时必须佩戴自救器。

井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在井下遇到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尽快将其移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暖,立即实行人工呼吸或输氧。

(5)二氧化碳窒息的预防。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浓度高时略带酸味。工业上,二氧化碳常被加压变成液态储在钢瓶中,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雪状的固体,通称干冰。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有:

①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造丙酮等生产过程。

②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的仓库中储藏水果、谷物等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

③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水道等。

④亚弧焊作业等。

⑤灌装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煤矿中常积聚在巷道的底部。它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空气中含有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可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而造成人员缺氧窒息。

二氧化碳能刺激中枢神经使呼吸加快。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时,人的呼吸急促,容易疲劳;达到5%时出现耳鸣、呼吸困难等症状;达到10%时,发生昏迷现象。《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中不得超过0.75%;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或者采掘工作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煤矿井下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矿井水域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煤和坑木的氧化、爆破作业、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人员的呼吸等。有些煤层也会放出二氧化碳。

在采空区和停风密闭较久的巷道中都会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停风较久或废旧巷道的入口处应设警示标志,严禁入内。

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少有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反射消失、昏迷、瞳孔放大或缩小、呕吐、大小便失禁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经抢救,较轻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有头痛、头昏、无力等,需两三天才能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糖尿、肌肉痉挛等,甚至即刻窒息身亡。

人的直觉很难觉察到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如需进入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场所,应该先进行通风排气,通风管应该放到底层;或者戴上能供给新鲜空气或氧气的呼吸器,才能进入。

(6)硫化氢中毒的预防。硫化氢微甜、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有剧毒,对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燃烧,空气中浓度达到4.3~45.5%时能爆炸。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为0.01%~0.015%时,会出现流唾液和清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浓度为0.02%时会出现眼、鼻、喉粘膜有强烈刺激感,产生头疼、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浓度为0.05%时半小时内人即失去知觉、痉挛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硫化氢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0066%。煤矿井下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坑木的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氧化和燃烧。由于硫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在采空区积水中常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0.0001%~0.0002%时,可嗅到臭鸡蛋味;浓度达到0.0027%时,气味最浓;浓度超过0.0027%时由于人的嗅觉失灵会闻不出味道。

现场采用向煤层注碱液或者石灰水的办法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在井下遇到硫化氢中毒者时,应尽快将其送到新鲜风流中人工进行呼吸或吸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